摘蛋柿
(2011-07-23 16:25:36)
标签:
杂谈 |
【童年记事之四】
摘
徐毓才
在童年往事中,有趣的事多了,但兼顾智慧、勇敢、乐趣、充饥和经济效益五位一体的可能就只有这摘蛋柿一种了。
摘蛋柿,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柿子,绿的时候是硬的,从树上击落到地上也不会烂,而成了蛋柿,便是软的了,掉到地上就成了“稀趴烂”,拾不起手。没听说“瞎子吃蛋柿,一股一股清”,“吃蛋柿,专拣软的捏”吗?所以,蛋柿不是打的而是摘的。摘,就要用手,柿子长的地方也不是手可以够得着的,所以,摘蛋柿需要智慧。
怎么体现智慧呢?一般先要做一个“蛋柿篓”。怎么做呢?先找一块布,缝成口袋状,不需要很大,口约8-10厘米,可以容纳一个柿子即可;再找一节铁丝,威成环状,留一个把,环的大小与口袋口一样;然后将口袋口部缝到环上,这样一个蛋柿篓就做好了。在摘蛋柿时将蛋柿篓的“铁丝把”牢固地固定在竹竿上。“蛋柿篓”制作的好坏影响摘蛋柿的效果。
勇敢主要体现在摘蛋柿的过程中。再长的竹竿也不可能达到柿子树的任何一个地方,何况竹竿越长,自身重量月重,力量也不足以端起来。因此要摘蛋柿必须会上树。柿子树比较光,爬上去不容易,有时候风一来树摆动很大,必须要有足够的胆量。上了树,既要固定好自己,保障安全,还要能够摘到蛋柿。特别要注意把蛋柿搂到“篓”里,然后站稳,关键是用力,要掌握好角度和用力的大小,力小了,勾不掉,力大了可能会蹦出去,“竹篮打水一场空”。
在上树前,千万别忘记跨上一个软布包,用于装蛋柿。
在小时候玩的项目中,成果最丰厚的要算摘蛋柿了,准备好那些道具后,成果比较容易得到,因而乐趣也就比较明显了。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手到蛋来”,关键是这摘蛋柿不犯法,不像摘核桃、掰包谷、挖洋芋等。那些可都是“偷”,是“做贼”。
在饥荒年代,蛋柿是实在好吃的,每当小孩子放学回家、大人上工回家,饥肠辘辘,大热天吃一个蛋柿既解饥又解渴,听说柿子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蔗糖、葡萄糖、果糖、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新鲜柿子含碘很高,能防治大脖子病。我小时候正好患过这病, 所以我摘蛋柿也算是为自己“工作”吧。
摘来的蛋柿一大筐,吃不了也可以拿到集市上卖,产生经济效益。我能够上树摘蛋柿的年龄也正赶上三中全会以后,从前不准赶集买卖的时代也过去了,我的老家是一四七逢集,一个蛋柿一般2分钱,根据大小,一角钱可以买4-6个,开市初,一毛钱4个,集尾卖6、7个,那时候蛋柿和鸡蛋价钱差不多。
这,也算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既增长了智慧和勇敢,也增添了无尽的乐趣。如今,我因为得了糖尿病,自己是不能吃蛋柿了,也因为年纪大了,也不能上树摘蛋柿了,但对蛋柿的感情依然深厚,真想活到少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