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彰让“农民工”走开说开去
(2011-03-29 09:03:43)
标签:
杂谈 |
由表彰让“农民工”走开说开去
——谈公立医院改革首先需解放思想
山阳县卫生局
今年某县卫生工作会议上一家医院提名了一位临时聘用护士为“先进工作者”作为表彰对象,在卫生局“研究”过程中被拒绝了。有同志很惊奇地提出这是一位“农民工”,恐被表彰后对今后带来麻烦,如多年以后以“我被列为卫生局红头文件表彰对象”为由提出“额外”要求。
我觉得这一事件会有如此“强烈”反应一方面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诚信危机”问题,相互之间缺乏信任,人心不古,另一方面反映了我们骨子里头根深蒂固隐藏着的一种观念在作怪,它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无形地在干扰着我们的任何一项改革,那就是“等级观念”。
这种等级观念的作祟,禁锢了我们的思维。做任何事情,我们压根不会想到那些“犯上作乱”的想法,如目前我们医改存在的最现实的最难办的就是公立医院改革,为什么难?因为院长是上面任命的,职工是上面红头文件调进来的,许多规则是“约定俗成”的,不说“全面”改革,就是现在的“绩效工资”,你也只能按人头发给我,别想把我那份儿拿回去重新考核发放,少了我一分都不行。国务院在今年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按照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便民惠民措施,提高公立医院的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并要求从“深化改革试点,形成改革经验”、“深化分工协作、提高整体效率”、“完善内部机制,方便群众就医”、“加强人才建设,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引入社会资本,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五个方面去探索去努力,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五个方面,有些是治标的,有些是治本的,实施的策略是“标本兼治”,也期望尽快达到“让人民群众得实惠,让医务人员受鼓舞”的目的。可往往我们在执行过程中会出现“本”没有得治而“标”也治不到咋的。因而“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这一原则也很难落实。目前,我们看到的是,上面很急,下面不急,上面“意见”多,下面没主意,体制机制不变革,内增活力也有限,民营医院太弱小,外加推力几乎不可能。本来在整个社会中,把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市场占有率逐步调整达到1︰3的比例,让公立医院保障普通老百姓就医,保障紧急救援,重点解决“看得起病”,完成基本医疗服务,也就是做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而让民营医院发展高端、特色的医疗服务,解决特殊人群的就医问题,满足“优质、高效、温馨”等方面的医疗需求。
由于有这一等级观念的作祟,我们不久前曾经做出的“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这一看起来很好而且鼓舞人心的决定也好像难以真正落得实,而且现在我们一些公立医院的院长还在一如既往地努力提升自己医院和自己的“级别”,这样以来,在院长自己高兴的同时,一些原本根本不懂医院管理的行政官员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医院做起了“领导”,“官本位”意识越来越浓。
由于有这一等级观念的作祟,我们的公立医院内部出现了遍布和社会一样的各色人等,有拿着红头文件来的,如组织部门的、人事部门的、卫生部门的,有拿着“聘任通知的”,有临时聘用的;有什么也做不了什么也不做还拿着高工资的,改革你还动不得,动不了,一动就会“天翻地覆”,有整天最辛苦却因为没有门路只能拿着低报酬还“当牛做马”的。同一个单位,国家全额拨了工资却没有了积极性,国家不拨工资医院如蜗牛背着重重地壳蹒跚前行。
面对公立医院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不改革实在不行。而怎么改,我以为首先必须解放思想。不如在医改过程中,先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