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类型
提高型实验
二、实验原理
LD各同工酶的一级结构和等电点不同,在一定条件下,使其在支持介质上分离。然后利用酶的催化反应进行显色;以乳酸钠作为底物,LD催化乳酸脱氢生成丙酮酸,同时使NAD+还原为NADH。吩嗪二甲酯硫酸盐(PMS)将NADH的氢传递给氯化碘代硝基四唑蓝,使其还原为紫红色的化合物。有LD活性的区带就会显紫红色,且颜色的深浅与酶活性呈正比,利用光密度仪或扫描仪可求出各同工酶的相对含量。
三、实验方法
材料:
巴比妥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75),0.082mol/L巴比妥-盐酸缓冲液(pH8.2),10mmol/L已二胺四乙酸二钠溶液,5g/L缓冲琼脂糖凝胶,8g/L缓冲琼脂糖凝胶,底物-显色试剂,固定漂洗液。
方法:
1.制板取冰箱保存的5g/L缓冲琼脂糖凝胶一管,置沸水浴中加热融化。用吸管吸取已融化的凝胶液约6mL,均匀铺在干净的7.5cm×5cm玻片上,冷却凝固后,于凝胶板阴极端约1.0-1.5cm处,用滤纸吸去富余的水分,并将15μm加样孔的塑料条贴放在此处,去除加样孔周围的气泡。
2.加样根据LD总活力大小,用微量加样器加20-40μL血清于孔内。
3.电泳电压75-100V,电流16-20mA/板,电泳30-40min,待清蛋白部分泳动3-4cm即可。
4.显色在电泳结束前5-10min,将底物-显色液与沸水浴融化的8g/L缓冲琼脂糖凝胶,按4:5的比例混合,制成显色凝胶液,置50℃热水中备用,注意避光。
终止电泳后,取下凝胶板置于铝盒内,立即用滴管吸取显色凝胶约6mL,迅速滴加在凝胶板上,使其自然展开覆盖全板,待显色凝胶凝固后,加盖避光,铝盒在37℃水浴中保温1h。
5.固定和漂洗取出显色的凝胶板,浸入固定漂洗液中20-40min,直至背景无黄色为止,再于蒸馏水漂洗多次,每次10-15min。
四、实验结果判读
1.目视观察电泳条带由正极到负极依次为:LD1(H4)、LD2(H3M)、LD3(H2M2)、LD4(HM3)和LD5(M4)。按各区带呈色的深浅,比较LD各同工酶区带呈色强度的关系。正常人LD同工酶电泳图像上呈色深浅关系为LD2>LD1>LD3>LD4>LD5。
2.定量检测将各区带切开,分别装入试管中,加入400g/L尿素4mL,于沸水浴中加温5-10min,取出冷却后以570nm波长比色。空白管取大小相同但无同工酶区带的凝胶,用上述相同的方法处理。比色后根据各管吸光度计算各同工酶的百分率。
五、注意事项
1.红细胞中LD1与LD2活性很高,因此标本严禁溶血。
2.LD4与LD5对热很敏感,因此底物-显色液的温度不能超过50℃。
3.LD4与LD5对冷不稳定,容易失活,应采用新鲜标本测定。
4.PMS对光敏感,故底物-显色液须避光,否则显色后凝胶板背景颜色较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