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4日
(2022-05-14 19:49:22)分类: 荒野醉歌 |
小时候的端午节
立夏已过。今年的立夏,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小时候的立夏,蚕豆糯米饭、健脚笋、囫囵蛋……还有好多仪式性的东西,使人觉得隆重,使人觉得真的是换了季节。
转眼,端午又将到来,这几年十几年的端午,总觉得是马马虎虎的过。小时候的端午,那是有我们自己浓厚的地方特色的。
我们的端午,那时候并不吃粽子,吃粽子是别的地方的习俗。
端午时节,小麦刚刚收获,每家每户都磨了面粉。端午那天,我们小孩子一早便在心里念着,今天是端午呢。中午放学回家吃午饭,开开心心地想着,今天有麦荷吃了。一到家,便奔着厨房,奔着灶头,不光是为吃,也为的那种气氛。
母亲早就炒好了几碗菜,有刚可以摘的蒲瓜、茄子等时鲜蔬菜,有已经吃了一段时间的包心菜等,有几年还有黄鱼。总之,菜不下于四五碗。
厨房里,母亲正在捱着麦荷。说“捱”,真是形容得再恰当不过了。母亲先是调好了面粉,糊糊的。灶下的灶膛里(不是灶塘,灶膛和灶塘是不一样的,灶膛是烧火的,在铁锅下面;灶塘是装烧下来的柴草灰用的,在灶膛的前下方),正燃着不紧不慢的悠悠的灶火,那灶火不能太猛,太猛了麦荷就会焦掉。母亲用一个小小的麦秸蘸上一点点油,飞快地在铁锅里揩一圈,马上捞起糊糊的面粉,迅速地在铁锅上捱大大的一圈,铁锅上就粘了薄薄的一层麦糊,一下子麦糊便成了一张非常非常薄的大大的饼子,母亲又迅速地把饼子翻转,烤个几秒钟,这张饼子就两面都熟了。因为它是麦子做的,很薄,又很大,样子像是一张大大的荷叶,所以它有一个诗意的名称:麦荷。
一面,母亲在忙碌地捱麦荷,一面,家里其他人便开始吃了。先是喝酒,这一天,只要会喝酒,小孩子也可以喝一点酒的——喝的是黄酒,酒里溶了极少极少的一点点雄黄,传说是端午喝了雄黄酒辟邪的(后来才知道雄黄是有毒的,但那时候喝的雄黄酒,雄黄只是一点点,做个样子的,总不会中毒的吧)。由于平时总是不喝酒的,端午那天喝酒,就不知不觉有了一种喜庆的仪式感。
吃麦荷了。拿来一张麦荷摊开,在麦荷中间放上自己喜欢的菜,一般是一张麦荷里面就放了好几样,然后,筒起来,下面一头是折着的,这样包在里面的菜就不会漏掉。两只手小心翼翼地握着麦荷,一口口吃,真香!
吃好了麦荷当的中饭,大人还会在小孩子额头上用雄黄沾水写上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做也是为了辟邪。然后,母亲一面吃麦荷,一面开始炒雄黄罗汉豆。雄黄罗汉豆的炒法是先炒好罗汉豆,然后趁热,把溶化了雄黄的水均匀撒在锅里的罗汉豆上,再炒几下让沾在豆壳上的雄黄水干燥。炒好了雄黄罗汉豆,我们就开始吃雄黄罗汉豆,吃黄瓜了。
这时候,大人又会把刚做好的香袋给孩子们带上,香袋里面是一些香料,还有一些用来辟邪的东西,当然也有雄黄。
脖子上挂着香袋,嘴里吃着雄黄罗汉豆,鼻子闻着挂在门上的艾枝和菖蒲的香气,胃里装着刚刚吃下去的雄黄酒和麦荷,当然,脸上还挂着满足的笑容,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端午节了。
那时候,虽然平时的物质不丰富,穿着也很旧,甚至有补丁,但是,平时也好,过年过节也好,常常是满足的,是充满着幸福感的。你可以说那时候的人“没见识”才会那么容易满足,但是,多少长了见识的人,还是在怀恋着那种满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