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昌平报12月1日农家青菜伴冬暖
(2023-12-01 15:15:19)寇俊杰
我们家乡举办宴席的最后一道菜很讲究,以前是鸡蛋汤,意为喝完“滚蛋”,后来觉得不雅,换成了炒青菜,意为菜“清了”,食客不用问,自然知道菜上完了没有。可见,青菜在餐桌上还是一种文化,通过谐音避免了主家和食客之间的尴尬。
青菜是家乡菜地里的“钉子户”,占地面积不大,但差不多家家种,四季种,菜地里种,院子里种,房前屋后也种,这茬还没吃完,那茬就长起来了。人们种得多,自然是因为吃得多;人们吃得多,自然是因为它好吃。家乡的青菜也叫“勺子菜”,它的菜帮子向里凹着,非常厚实,像个勺子,而且爽脆无丝,洁白如玉。菜叶宽大,蓬勃油亮,绿似翡翠。特别是冬天的青菜,没有一个虫眼儿,每一片叶子都完美无缺,拿在手上,像是一件艺术品。有时母亲忙了,眼看临近中午,菜还没有着落,但母亲并不慌张,她在院子里随手拔几棵青菜,到厨房洗净切碎,架锅倒油,只听见“哧啦哧啦”一阵响,几分钟时间,一盘香味袭人、青翠欲滴的青菜就端上了桌。冬天的青菜经过霜打雪润,味道和营养也都是最好的,有“腊月青菜赛人参”之说。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吃得最多的还是青菜豆腐汤。作家潘向黎在短篇小说《白水青菜》中有专门的描写,“清清的汤色,不见油花,绿的是青菜,白的是豆腐,还有三五粒红的枸杞,除了这些再也不见其他东西。但是味道真好。说素净,又很醇厚;说厚,又完全清淡;说淡,又透着清甜。”让人感觉妙不可言,但它和家乡的青菜豆腐汤相比还差一样东西,就是辣椒花生油,如果在潘老师的白水青菜里加一勺母亲自酿的辣椒花生油,汤里就会起一层油花,味道就会香而微辣,喝后就会汗出寒消,精神焕发。看似普通的青菜豆腐汤里,柴草淡水的烟火、青菜豆腐的韵味、冬日阳光的温暖,烩成了严寒最坚强的抗体,这就是时光赋予青菜最美的意蕴。
除了清炒、烩汤,青菜还能与许多饭菜搭配。香菇炒青菜、木耳炒青菜、青菜粥,吃米饭、烩面、汤面,都少不了青菜上场,青菜就是小家碧玉,一袭青衫,素面朝天,照样扮亮了冬天的大餐小宴。
作家汪曾祺说过:“草木总有情,人间送小温。”青菜就是在寒冷的冬天来给人们送小温的,有了青菜的陪伴,冬天不但多了一丝绿色,更多了一份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