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性情绪反射与厌学
(2022-05-05 08:34:51)
标签:
育儿家庭教育 |
分类: 微课 |
老师:大家晚上好!现在开始上课。
今晚有小老师欢若雪给大家讲课,大家欢迎!
家长:欢迎。
小老师:
OK,那我们今天先开始上课,我还是挺感谢岳老师的,大家知道为什么岳老师要给我个机会来群里分享吗?
首先岳老师肯定是想帮助我,我在跟大家分享的时候也能够更加了解自己,认识自己。
其次也是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因为我的专业知识肯定没有岳老师以及其他心理咨询师强。群里也有很多心理咨询师大咖,但是我们的很多想法,没有被一些理论知识禁锢住,更多的是发自于我们的内心。所谓的心理学知识,大家觉得是通过数据一个测出来的吗?我想并不是。这些理论知识更多的是通过社会调查和统计成果来总结出来的,真理来自于实践,而我们现在将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大家的孩子目前情况,则是理论用于实践,而理论是在不断发展的,在我和大家分享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更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我认为所有的心理学知识其实都是有它的实践基础的,而我们很多有更多经历的人反而会有更多的想法,相当于我们从心理学知识理论的源头来给大家解释这些,这也是为什么岳老师会邀请很多孩子来跟大家分享的原因,所以很多家长现在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孩子的课也要听,感觉不是心理咨询师在上课就没有什么用。但是事实上我们的课也一样能够让大家收获很多。
那我们现在正式开始,首先我想问大家,有没有人知道晕香这件事情,顾名思义也就是说有些人对于某种香味会产生一定的眩晕。
这种情况往往是出自于之前在晕车的时候或者是不舒服的时候,闻到那种香味出现了恶心反胃的情况,而之后哪怕是在很舒适的环境里面闻到了这种香味,一样会产生晕眩的结果。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孩子:属于某种应激反应吗?
小老师:是的,很棒耶!
这是一种条件性的反射,类似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那种吧!
也就是说这种香味将我们与那个时间段不舒服的我们联系了起来,所以一闻到香味,我们就会回到那个状态。
这种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能够回忆起来的一种反射,而更多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来自于我们无法意识到的一种潜意识条件反射,正是因为我们无法意识到那种状态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所以我们难以找到根源,难以解决。
说回孩子厌学的问题吧,其实厌学也只是一种表象,为什么我们会无限的扩大厌学这件事情,而我们不会在意晕香这件事情呢?
因为喷不喷香水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必要的事情,对我们不会造成影响,但是学xi这件事情一旦讨厌了,那就会影响后面的路。
其实我们群里很多孩子有网瘾或者是不愿意学xi,归根结底,是因为学xi这件事情让他产生了一种恐惧性的条件反射,所以开始厌学,为了逃避学xi去玩起了游戏并且沉迷其中。而因为这种恐惧性他们不是很愿意面对,所以往往会被封存隐藏到潜意识里,所以我们简单来看孩子只会给出一个理由,我就是喜欢游戏,并且沉迷于此。
其实说这么多,很多家长第一反应还是那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实际上这时候出现心理问题的并不一定是孩子,更多的其实来自于焦虑的家长,我之前看到过一个焦虑症的例子,那位患者很强,各方面能力很强,做事果断直接利落,但是他一想起他接下来的目标就会浑身发抖,实际上以他的能力完全有能力完成那个目标,但是他做不到,而他去咨询心理咨询师,目的很明确,我应该怎么在目标时间之前治好我的病,然后迅速投入工作。实际上他的焦虑,正是来源于他接下来要完成工作这件事情,所以我们可以说他是用焦虑在应对焦虑。他去寻找心理咨询师并不是为了让自己放松快乐,并不是缓解焦虑,而是为了完成工作。
而我们群里的很多孩子家长,除非孩子已经出现了极端的行为,不然更多的家长其实来这里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孩子尽快的完成学业,而不是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积极生活,感受到快乐追求生理心理的健康,对吗?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现厌学的情绪的呢?
家长:我家是上高中开始的。高中是到县高,就是衡水模式,开始抵触了。初中,他还是很喜欢上学的。
家长2:我家是初一。
小老师:找到了时间点,那我们就可以想一下这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事情刺激到了孩子,让孩子有了这么大的转变呢,孩子是出生就会讨厌一件事情的吗?
家长:不是的。孩子喜欢轻松自由的学xi生活,不喜欢快节奏,高压的环境。一天从早五点半到晚上十点,一直学xi,他自称没有了自由,每一分钟都是煎熬。
小老师:其实根据个例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孩子厌学的情绪会有更多的原因,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为什么我解决了一个情况,孩子依旧没有变,好;或者说其他成百上千的孩子也是在衡水模式下长大的,为什么他们就没有事情?我想说,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复杂的个体,孩子一生中是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才造成了现在的他。所以并不能只看表象,哪怕是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经历的孩子,也会因为性格不同成就不一样的人。
那么,性格来自于哪里?
家长:先天与后天教育。
小老师:家庭,父母,社会都有可能,万物有因果,有时候并不是说我们解决了一个问题,而孩子没有任何的转变,所以这个方向就是错误的,更多的可能性是我们没有找到根本的问题,只是解决了其中一个次要问题而已。
很心疼孩子。其实我一直认为没有最好的老师也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的生活和最适合的老师,还有最适合的成长环境。
家长:@欢若雪说的对呀,那么多的孩子都适应衡水模式,为啥他不能适应呢?
小老师:有很多人觉得:我的孩子一直都没有变好。于是在生气恼怒的时候,累的时候,不耐烦的时候,会责骂孩子说:为什么人家都有好转,而你就没有,为什么你这么作,你就是有劣根性,你就是天生的根不好。我记得我阿姨就说过我,你为什么永远每天都是哭,每天都哭,把家里都哭晦气,哭倒灶了。
孩子:严格的说,衡水中学本身就是一种反人类的模式。
家长:说明一方面有他的性格因素,也有他的适应性问题。
@时流若生这种模式,有利有弊。我看过关于衡水模式的正反论战,各说各理。
小老师:因为这和他从小的生长环境不切合,他的性格不适合这种环境,并不是说不适应衡水中学的就不是好孩子,就没有上进心。其实并不一定是适应性的问题,所有的人都必须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存吗?难道适应性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吗?北极熊永远不可能到南方生活,但是他们能适应如此极寒恶劣的环境。至于性格往往是家庭和社会培养的,事实上我们现在所赞成的素质教育就是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环境,这并没有错,这种素质教育有时候反而能塑造出有创新思维的孩子,而不是死读书。并且衡水模式所教出来的孩子,学xi能力确实很强,但是成人的能力还是有待商榷的。而我们说先成人后读书,当一个人有了完善的人格,那无论是读书还是生活交往,都一定不会差。
所以我们现在帮助孩子改善目前的情况,并不只是为了让他去上学,我们更多的目的应该在于帮助孩子改变现在的性格,成就一个健康阳光,并不需要太完美的人格。
家长:说的太好了!也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家长2:分析的很到位。
小老师:接下来回到之前说的,很多家长会觉得我的孩子转变的特别慢,那他是不是就是一个坏孩子呢?我觉得并不是。如果说孩子对自己毫无要求,就像我之前的课里面说的,那孩子就会无所谓现在的状态,对他来说上不上学都无所谓,去学校也一样可以很放松的玩,往往现在不愿意去学校的孩子,都是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的孩子,也就是说他们不能接受被否定的自己。同时在这个状态下,他们会对家长和帮助过他们的老师产生内疚之情,所以他们的内心一直是在焦虑和矛盾冲突中度过的,他们每天都想尽快的回到学校去学xi,所以那种焦虑感永远都不会改善,如此他们在用焦虑来应对焦虑。所以看似无所事事的一天天的度过的他们,实际上每天内心都在进行矛盾斗争。
家长:是呀,这类孩子往往太善良了,太为别人着想了。太想好了,反倒不接纳自己了
。
家长2:说的太对了。
小老师:可以这么说,很多人都会认为"我可以""我必须""我一定"这些词都是富有正能量的,要求上进的,积极的词。但是慢慢的经历过后,我才意识到,正是这些词语创造了焦虑和压力。过度的肯定实际上就是否定,因为这些强迫性的标准。会让孩子在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的时候产生一种歉疚感和否定感,认为"我不可以!"。在多次有了否定感之后,学xi这件事情会让他们产生恐惧和厌恶,一想到学xi就会想到那个并不完美的自己,会想到那个被家长责骂被同学嘲笑,被老师批评的自己。总而言之就是这种时候的孩子会把学xi和"
差""不快乐"等负能量联系起来。所以有些家长会说你必须要给自己定个目标,期中期末要考到什么什么成绩,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们群里的很多孩子可能并不合适。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当孩子保护自己来应对外界伤害的时候,是不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那当孩子把外界给他们的标准内化,也就是说当他们达不成那个标准,他自己内心在批判自己,自己在伤害自己的时候,他是不是会更加痛苦更加矛盾?
家长:对呀,不能拿标准去套活生生的人呀。要有弹性与灵活性,接纳孩子,允许孩子做不到。
小老师:在这里我主要跟大家说的是一些孩子在学xi中没有获得积极的反馈,所以会产生厌学。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支持的缺乏,也就是说因为老师的一些行为,同学的一些孤立排挤,总之就是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让孩子讨厌学校这个环境,从而厌恶学xi这件事情。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老师对你不好,同学孤立你,那不是应该更积极的努力学xi,给老师和同学证明,你是很优秀的人。实际上当孩子厌恶了一个环境,往往就会厌恶其中的所有事情,尤其是当他厌恶了学校之后,可能有几天不去学校,那就会落下课程,落下课程之后,因为学xi成绩变差导致老师更多的批评不喜,还有同学更多的嘲笑,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让本来对自己有一定高要求的孩子接纳不了当下这个比较退缩的自己,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家长:是这样的。
小老师:总之,就是孩子在厌学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学xi这件事情让他联系起了一些负面的反馈,也许有时候我们很难找到这其中根本的原因,因为有些可能是在潜意识很强,但是在表面很弱,而有些在表面上存在感很强的事情,可能实际上在潜意识里面只有一点点位置而已。
家长:若雪分析的很精准。我家孩子最后辍学,也是基本沿袭了刚才若雪说的路径。
小老师: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吧,之前我跟辅导员聊天的时候,辅导员问我想要爬的那座山到底有多高?然后我们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我的未来,我究竟对于目前这个专业有多喜欢。我跟老师说我曾经了解过宠物训练师这个行业,但是我风轻云淡的说,其实我已经不在意这个行业了,因为它不是很现实,而且也不是长久之计。但是我和老师说了很多很多,包括这个行业的现状,这个行业的收入,这个行业需要学xi什么,这个行业多适合我。我说了很长很长时间,最后跟老师说,其实说这么多也没什么用,我已经不在意了,我也知道我不可能去从事这个行业,这不现实,生活还是要回归现实的。我当时真的以为我已经放下了。
但是老师笑了笑很温柔的跟我说,如果你真的放下了,你不会跟我说这么多。这就是一个表象和潜意识的不同,实际上我心里对这个行业有着一定的念想和渴望。
所以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着急,可能大家还是没有发掘孩子心理根本的问题,所以很难和孩子和解,在外界还没有和孩子和解的时候,孩子更难和自己和解。
并且我想要告诉大家,每一个在矛盾斗争的孩子实际上都是内心很善良很好的孩子,大家不要轻易的对他们失望,反而应该更加的肯定他们,因为在这个矛盾过程中对自己要求越高的孩子越难走出这个漩涡。他们的着急焦虑实际上比你们多得多。
我之前是一个很看重很看重考试的人,可能因为一次没有考好,我就直接不去上学,请假回家休息了。但是这次期中考试我有点发挥失常,因为速度的问题,并且我很喜欢这门课,可以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我在这其中肯定有一定的失望,但是这次我就花了一天的时间,我就调整过来了(当然有基础,在那边不会差到离谱,不会像他们很多人考个位数或者是十几二十几分,只是说达不到我心中95满分的满意程度而已)并且这次我们学校封校,宁波这边就解封了一天,学校里一下子又封起来了,而我是一个很喜欢玩的人,基本上每周我都会出去玩几次。就是在这么多事情突如其来的改变的情况下,我似乎心情也没有以前这么急躁了,现在更加缓了,也能够平稳的对待这些事情。当然其中还是有波动的,不过也没有想着要马上逃离学校,要马上跑回家,我确实有一天晚上失眠了,整一个通宵,第2天睡了整整一天补回来。所以现在至少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去调整这些情绪的起伏。
但是在调整之前,首先我们要学会愿意接纳这个情绪。
家长:很欣喜地看到你的成长!
小老师:有些家长可能会问,说了这么多,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改善孩子厌学这个问题?改善之前,首先我们要承认并且接纳,只有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改善了,才能够有机会改变孩子的性格问题,了解孩子出现这些转变最根本的原因。孩子的情绪和他的人生性格往往是分不开,为什么有些孩子情绪会波动特别大,为什么有些孩子会情绪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为什么有些孩子能够平稳的对待所有的事情?这都跟他们的性格有关。事实上如果一个家庭能够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一个轻松的氛围,但是又不溺爱孩子,让孩子知道是有地方可以流动情绪的,是有地方能够接纳他所有情绪和所有不足的,他背后是有后盾的,那孩子自然能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家长倾诉。但是更重要的我们之前有说过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性格,所以所谓的轻松的环境并不是溺爱孩子,并不是答应他所有条件,比如无限制要钱,不尊重父母等。有很多家长实际上把孩子宠成了帝王,这并不是孩子说追求一个平等,而是让孩子站在一个高高的视角来欺负你们家长。
家长:要改变孩子已有的性格缺陷太难了,怎么办?都已初高中生了,孩子已很固执、顽固,或者说xi惯已很深。
小老师:现在的放手和不管是为了孩子以后自己管理自己,现在很多孩子还无法脱离一个厌恶学xi的状态,是因为这个状态可以保护他,屏蔽一些让他害怕恐惧的事情。每个时间段的每件事情,实际上都有它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意义,我们并不会一直追求一样对我们只有伤害没有好处的事情。甚至说严重点,自残这件事情,有时候都是宣泄冲突情绪来为了避免自杀(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助长这种行为,而是接纳,了解,改善,比如从自残这件事情,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激动焦虑,而是重视,帮助孩子和自己情绪和解)。同时,没有一个人原因一直呆在一个糟糕的状态的,黎明前会有黑暗,但是过了黑暗就是曙光。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担心,孩子一直在一个恶性循环中走不出来,因为当有一天他不需要这种状态来保护他了,自然就会脱离这个状态,破茧而出。我们现在所谓的不管孩子实际上是为了让孩子调整自己,释放自己心里的压力和焦虑感,同时想清楚如何和自己和解,并且在未来更好的管理自己。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很多孩子自己已经很着急了,而父母的焦虑感会让他们更加着急更加焦虑。
那孩子的性格缺陷主要是体现在哪里呢?
实际上初高中生大部分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他们知道什么事情是好的,什么事情是不对的,只是说他们愿不愿意接纳那些好的事情,还是更愿意放任自流,有时候那些并不是他们的性格缺陷而是一种xi惯。
因为您讲的也比较笼统,所以我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这种还是需要个案分析,因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组成。
家长:我赞同若雪讲的。事实上,当父母给了孩子宽松与理解的环境与空间之后,孩子很多不好的行为与xi惯,有的都自动改善或者消除了。我家目前就是这样的。
孩子现在很懂事,很好,没有所谓的缺陷与严重行为。
家长2:@bj,你的状态,导致孩子很难走出来。
小老师:很多看似相同的成长经历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每个不同的孩子来说,一人是鞭策,一人是鞭挞;一人是反向鼓励,一人是嘲讽;一人是宠爱,一人是溺爱。所有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也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成长改善方式。
家长:是呀,有些感受属于主观的,不好认定。
小老师:厌学这件事情,不能着急,实际上我这次上课没有直接给出123点来告诉大家,怎么感觉孩子厌学的问题。因为导致厌学的问题和孩子的成长经历有关的太多太多。但实际上把所有内容看懂了,自然也就知道如何去改善孩子现在的心理状态,如何改善孩子的性格,如何从根本改善厌学这个问题,学xi是一辈子的事,积极也是一辈子的事。并不是用一个速成的方法逼着孩子现在向前跑,那他就能完全的脱离这种状态,相反有时候一匹马已经很累了,你让他用最后一点的动力向前跑,真的跑不动的时候,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bj,可能我说的话您并不是很喜欢,一些家长说的,您也不是很能理解。我当然能看出来你对孩子满满的爱,还有对孩子的着急和焦虑,但是我也看出来了,您对孩子的批评和指责,甚至还有打压还有不满,总之就是有很多的负能量,完全没有接纳孩子。先改善自己的焦虑,就能改善孩子的焦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早上催促孩子速度快一点去上学,倒不如自己早起半小时,把所有事情做得井井有条,那孩子在这种潜移默化情况下自然能够把自己也收拾的井井有条了。而且对于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你让他快点穿衣服快点吃早饭,快点去上学,这件事情很难达成,但是当他到了三年级,自然这一切都能够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所以顺其自然,时间会说话。
ok,家长还有什么要问的吗?没有的话我们就这节课结束。
bj家长:谢谢!
小老师:没事啦,先调整自己,和自己和解。让自己平静快乐的进入孩子的世界。
不好意思,今天的内容比较多,所以有关孩子网课的内容以及孩子生活积极性的内容还没有讲到,我们留到下节课再说,其实还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家长的情绪和孩子的情绪的问题,我们一节节课安排。
家长:若雪讲的真好,阿姨受益匪浅!入情入理,精准到位,丝丝入扣,让我也更清晰明白自己下一步怎么做。
小老师:哈哈哈,谢谢您的肯定呀!
家长:很欣赏很喜欢这个小老师。
小老师:谢谢你们!奥对,还有一个让大家缓解焦虑的方法,就是给自己写信,如果孩子有想给家长写信的想法,我也建议家长认真的给孩子手写回信,会让孩子感觉到很开心的。如果孩子没有主动的给家长写信,家长也可以尝试给孩子写信,这种情感的流动很原始,但是真的很温暖,能够拉近孩子和家长的距离。而给自己写信能够很好的缓解自己当下焦虑的情绪。
老师:今晚小老师课程很精彩,讲的很到位,对大家帮助一定会很大。
课程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
后一篇:【微课】孩子的问题,问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