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2、10—19节:不可因为贪恋钱财同街上的恶人一同行恶,他们抢劫、谋杀,谋财害命,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害人终害己,赔上自己的性命。
3、20—33节:其中,“亵慢人”在圣经中指的是行事狂妄,心骄气傲,藐视耶和华的人。“愚顽人”指的是错误的选择了忽视神及神的道的人。
第20-21节把智慧人格化,以一位女先知的身分,在城中众人聚集的地方宣讲。
第23-25节加强了哀叹:众民没有作出回应,并且不领受智慧的丰富供应。他们不愿意听取责备和劝诫──从正反两面互相补足。
第26-28节则加强了警告,这是先知通常在责备之后所做的:众民受急难和惊恐的威胁和打击。这几节经文以夸张的手法来提出这点,为了唤醒众人的理智。
第29-31节重复了23至25和26至28节的模式。它们哀叹众人故意拒绝行义,又不肯使用他们所拥有的自由去敬畏和顺从神(29节;比较22、32节如何强调人的责任和选择)。它们亦警告说,人类这些决定如何会自招恶果,就正如我们吃得过饱时那种腻烦的感觉(31节)。
将智慧比喻为一位先知,可指出智慧是为神说话,并且她说的话也是从神而来(参八章)。她的教导是来自经验,但不只是人类的意见。神参与在人类的活动中,人由此要寻求辨别那生活本身可以教导他们的真理。道德智慧教导说,妨碍洞察力增长的主要障碍是道德上的,就是不愿意去听取那逆耳的忠言和真理。她又教导说,你一旦在道德上愿意按着智慧所洞察的真理去活,它们就会将你引往成功和安稳的生活。真正的安稳在这里:将“安逸”与真正的“安然”和“安静”作出对比(32-33节)。其它灾祸也会临到,并非只因神降下灾祸,也由于这是愚昧行为的自然恶果(31-32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