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最美学生

(2024-10-20 17:36:38)
分类: 教师篇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活中基本价值的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但是在开放、自主、交融的社会背景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价值观念的涌入传播,而小学生缺乏自我辨知能力,已对小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部分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之甚少,更不用说理解贯彻,部分小学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滋长,无法形成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就难以形成统一的精神力量,就会丧失核心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社会和国家就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小学生从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深层次的影响小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判断是非,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茁壮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  转变教育观念

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青年学生要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意义。我们青少年是满怀理想,充满活力与激情的群体,要接受社会和谐必须共同遵守的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牢记“八荣八耻”,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有利于更好的在生活和学习中找到人生坐标。当代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领导者”,更需要树立自身价值观。

一是加快推进教育结构、教育模式的转变。

加速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结束一直以来的重能力、轻素质的应试教育,从思想品德教育抓起,充分调研现阶段小学生的思想动态、生活形态和学习情态,根据价值观形成的科学规律,加快探索更新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式,突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日常实践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改变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来评价小学教育质量,影响教师评先评优、评职称的现象,倡导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

二是在各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课堂是学校教师的主阵地。多年来,我们不断更新学科德育渗透方式,拓展学科德育渗透内容,针对不同学科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地渗透进各科教学之中。备课时要求教师必须备“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其中重要的“一维”。课堂教学中,要求科任教师把准每一课的德育渗透点,把德育教育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作业批改、辅导方面,以鼓励、疏导为主,尽量避免给小学生稚嫩的心灵造成伤害。

三是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传统节假日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尊老爱幼活动。清明节,为逝去的亲人扫墓;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组织少先队员开展尊老助老活动,比如开展“我为孤寡老人送关爱”活动。通过活动,检验一下各自在关爱他人,关注弱势群体这方面自己做得如何。通过相互交流,找出自己在这方面还有什么不足,相互取长补短,争取以后做得更好;课间活动、回家路上、晚饭过程中、节假日偶遇……只要是发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不附的现象,立即进行校正。“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在日常用生活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细节,对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严格的、积极的教育,才能使他们不断扬长避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并将“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常态化,寓教于乐,在快乐的教育中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二、做好中小学生的培育工作

中小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从对中小学生的培养教育来看,价值观培育是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的需要,是进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施行的“重能力、轻素质”、“只唯分数、不讲道德”的应试教育观念,已经对许多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要改变当前这种由于长期以来道德教育弱化导致学生价值观取向失准的局面,首要的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应试教育”“为才而是”的能力观,要树立起“既要做好知识传授、更要注重道德养成”的综合育才观。要正确认识当前中小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的现状,从小抓起,从思想品德教育抓起,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抓起。具体来讲,就是要切实回归到陶行知先生倡导的生活教育 理念上来,让我们的培育工作真正源于学生生活,真实面对学生,面对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因社会生活变化而带来的道德认知和人生观、价值观变化的需求,让培育工作真正切合学生的内在动机与需要。要关注学生生活,真正坚持以学生逐步拓展的生活为基础,重视社会生活环境及其变化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影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有针对性进行培育工作。要遵循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规律,积极开展教学方式的研究,突出实践与体验,强调由内到外的内化与生成,通过道德践行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坚决防止“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道德上的侏儒”,“高分低德”等违背教育初衷的不良现象再次出现。

课堂教学始终是培育工作的基础,搞活课堂教学对中小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应借鉴、吸纳优秀的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抛弃说教式、灌输式教学,让学生在体验式、分享式学习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层面的基本内容,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丰富内涵。另一方面,要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和实践锻炼中增长见识、磨砺品质、提升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荣辱观教育、劳动观教育、自觉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等,全面提高培育工作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教育学生砥砺品格、磨练意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着力锻造和培育中小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做最美的学生

作为青年学生来说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8 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关键是要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爱国——就是要把伟大的爱国精神落实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发奋读书、勤奋工作上;落实到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父母、亲人、老师、同学上;落实到热爱我们的学校,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上。敬业——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勤奋读书,学有所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诚信——就是要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友善——就是要尊敬师长,听从教育,服从管理,团结同学,助人为乐。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志,则国志”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更应该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不仅要争做道德高尚的学生,而且也要做有教养的人,个人独处则超脱自我,能管好自己的心;和人相处则与人为善,能管好自己的口。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品德修养,埋头读书,抬头做人,争做品德高尚、富有教养的文明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我要争做最美的学生,从现在起更应该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学好各门功课,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地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昆明官渡区贝惠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吟时针情
后一篇:重视教育孩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