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当老师
(2024-10-05 08:32:02)| 分类: 教育篇 |
“您是如何理解特殊教育的?”
“面对这些孩子们,我们更应当无怨无悔地奉献爱,全心全意地投入爱。”
“以‘爱’为核心”是在新萌学校从教15年的生活语文教师梅婷的感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朗读《小小的船》。”在课堂上,梅婷语气亲切温和,脸上始终有着温暖的笑容。曾经,刚刚工作的梅婷在面对这些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茫然和无措;如今,在面对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各种突发状况时,她已然能够从容应对。
2009年,大学刚毕业的梅婷就来到新萌学校任教,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的她在真正站上讲台之后,才发现特殊教育远远比想象中更加困难。“从成为一名特教人开始,我就一直在不断突破自我。孩子们在课上不遵守指令、自顾自玩耍跑跳、哭闹不止冲出教室……这些问题也让我更加感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面对孩子们不可控的突发情况,23岁的梅婷经常感到委屈和无助,不甘心的她更加坚定了要帮助这些孩子成长的信念。之后,她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寻找着更为适合的教学方法,用课余时间对每个孩子进行了全面的教育评估,综合学生能力,从控制自己的行为到建立学习常规,制定了符合学生情况的班级公约。“‘小手放桌上,小脚并并拢’‘发言先举手,进出要报告’。通过一次又一次这样的反复强化练习,学生有了明显进步,班级常规也有了很大提高。”梅婷说。
“如何能够真正地去了解自闭症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们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多年来,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成了梅婷一直努力的方向。
经过多年的思考与探索,2018年10月,梅婷以《集体课堂中低段自闭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为题向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申请了课题,尝试用以研促教的方式解决特殊教育过程中自闭症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表达能力弱等实际困难。在此之后,通过专家及课题组所有成员的不懈努力,逐渐找到坚持口腔功能训练,运用肢体语言、实物、图卡等视觉提示,给予语言刺激及回应等有效教学策略,课题也于2020年3月顺利结题。“作为一名特教人,这些经历也让我认识到,持续地学习是成长的关键。”从教以来,梅婷也通过自身努力,获得了五华区骨干教师、区优秀中队辅导员、优秀班主任、扶残助残先进个人等荣誉。
“培智教育是一份育人、育心的职业,它不仅关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心灵的启迪与生命的滋养,需要教会他们学会感恩、学会生活、学会融合。让我骄傲的是,孩子们都在向阳生长。”多年以来,梅婷的多名学生也获得了昆明市“最美少年”、五华区“雏鹰少年”等荣誉称号。
回想起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来自孩子们意料之外的回馈总是让她感到惊喜。曾经,在梅婷的班级里,有一名学生,他在班级里面最瘦小但也最调皮。刚入校的时候梅婷经常要帮助他管理行为常规,给予了他更多的呵护与关爱。几个月后,他有了明显的进步,逐渐能够专心地融入课堂。一次课间,梅婷带着全班孩子到体育馆骑三轮自行车,这名学生起初和其他孩子一起绕着场馆骑行。不久后,他就骑到梅婷身边开始围着她绕圈,起初梅婷以为他累了需要帮助,便从后面推着他骑行,但他开始一直向后看并发出“呃呃”声,梅婷感到他有另一种需求的表达,便停下来蹲下身去理解他,他低下头伸出小手拍了拍自行车后座,梅婷顿时理解了他想和她分享骑车的快乐。尽管梅婷用语言和手势告诉他:老师高、胖、重,不能坐,但他始终拉着梅婷的衣角,要她坐下来。“我感受到了他想与我分享的那一份纯粹的快乐。那一刻,我觉得我是最幸福的老师!”梅婷笑着说。
“特殊教育需要始终坚持‘躬耕’的教育态度和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梅婷始终践行着特教人的职业使命。这份职业,也给她带来了很多收获。“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师,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给予我的温暖与感动,收获了宝贵的师生情谊,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专业能力得到了成长和提升,更重要的是,我还领悟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说到这里,泪水打湿了梅婷的眼眶。
“做新时代优秀的特教人”是梅婷特教之路上一直坚守的理想信念。正如她说,每一个新萌人都时刻将“改变一个孩子,温暖一个家庭”的新萌精神牢记心中。在五华特殊教育的道路上,还有无数为特教事业无私奉献的教师,他们在特教领域散发着光和热,以每一个生命都能焕发光彩的教育目标,帮助每一名孩子最大限度地向阳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