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设计
(2024-09-16 06:37:55)
标签:
教师篇 |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的语文学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学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语文教学由“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导向”。 大单元教学模式下,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来设计和实施学习任务,通过任务链来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要从关注知识点、片段的教学,走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向进行转变。“大单元”教学是在语文课程标准框架下,以语文要素为纲,以主题学习为线,整合语文课程内容并重构课程内容结构,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是指将学习内容整合为若干相互关联、有机联系的学习任务群,并围绕这些学习任务群整合课程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综合性强;二是以能力发展为核心;三是具有明显的螺旋上升结构。大单元教学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落实新课标关于“培养学生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和“学会学习”这一基本理念。
针对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设计。
一、 立足课标,研读教材,深入梳理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进行大单位的教学设计。首先,我们要解读课标,对课程标准的总体指导,对课程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每一课的整体要求与目的;深入解读课本,把课本吃透。
(一)教材内容分析
梳理全册书与单个单元的主要内容,确定教学的主要目标,梳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明晰该语文要素在整个小学阶段的递进关系,可以提高我们单元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全册分析
通过对四年级下册的文本细读可以发现:四下每个单元都可以指向:成为什么样的“人”。结合我们学校学生开学积极性比较高,后期积极性不强的特点。我设计了“少年成长”勋章挑战赛的长线挑战任务。每个单元设置一枚勋章。第一单元:小游客,感受乡村之美。对应小游客勋章,第二单元:小博士探索科学奥秘,对应小博士勋章。第三单元,小诗人,轻叩诗歌之门。对应小诗人勋章,第四单元:小记者,采访动物明星;对应小记者勋章;第五单元,小导游,书写祖国大好河山;对应小导游勋章。第六单元:学习身边的榜样,对应善学勋章;第七单元:小小演讲家,追寻榜样的足迹。对应小小演讲家勋章第八单元:小作家,创编我的童年故事。对应小作家勋章,最终在期末评选优质成长少年,努力成长少年等荣誉称号!通过这样系统性的架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2、 单元分析
针对第四单元的大单元设计时,我首先对教材进行了细致梳理,通过分析就可以明确:
(1)人文主题分析
本单元以“作者笔下的动物”为主题,编排了《猫》《母鸡》《白鹅》三篇精读课文、习作“我的动物朋友”和语文园地三部分内容 [1] 。单元导语页的人文导语“奔跑,飞舞;驻足,凝望。”几个简单的词语,再配以吴冠中的水墨画鹅鸭戏水图,描摹出动物各具神韵的形态,那份多姿多彩,生机蓬勃洋溢着可爱之态,亲近之感,喜爱之情。“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一句简短的话告诉我们要与他们友好相处,真诚相待,和谐共生。
(2) 语文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2] 。关于“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阅读要素,指向的是体会和领悟表达方法。
首先需要学生学会体会。在阅读中理解作家对所写动物的感情是怎样的,这就需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到作家对动物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再来深入阅读理解,领悟和体会作家是如何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情的? [3] 他在内容选择上,在结构安排上,在语言运用上,在表情达意方法上有怎样的技巧。
其次关于“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这一训练目标,我们梳理了部编版教材中关于“情感体会”的编排,如下图: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是两个不同的认知目标。“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关注的是“是什么”;而“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关注的是“怎么做”。本单元在“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是对前面学习的巩固和提升,而“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是第一次接触,需要为后续的学习铺垫和打基础。
对于二者之间的关系,“体会课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是要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为基础,是对情感体会的深入和具体。学生在“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时是笼统的,概念化的,是模糊的。通过“体会课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是将学生的认识具象化,清晰化,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中那些最能体现作者情感表达的重要词句,在脑海中还原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场景,在具体鲜活的形象中触摸作者的情感,从而让概念化的情感认知具象化,明晰化;也为自己习作实践中的模仿运用积累言语经验。
基于以上梳理,可以明晰:本单元的“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这一要素,是学生才开始接触的,范围应该比较宽泛,不要限定在某些方面,可以是课文的内容安排上,可以是课文结构上,可以是构段方式上,可以是遣词造句上,可以是修辞使用上的。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能通过阅读对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技巧有所感悟,有所体会。
(3)
本单元习作要素与本单元课文内容及阅读要素紧密关联 [4] ,“写自己喜爱的动物”就是要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感情,只是在表达情感的方法上不一定非要用本单元习的表达方法;“试着写出特点”紧扣本单元几篇课文,三篇课文都是用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选择最能表现所写动物特点的事例具体写,其实是本单元需要重点训练和落实的,但对“写出特点”的要求不要随意拔高,注意编者的用词是“试着”,那就是说尝试,是学习,不要求人人达到,如果随意拔高要求,会挫伤学生习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5] 。对于本单元作家表达情感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可分层要求不作硬性规定,能用则积极评价,充分肯定。
习作训练也需要注意前后联系,找到习作训练起点。通过查看这一单元之前的习作训练,这几次习作练习与本单元的习作有一些内在联系:
三下第一单元:“我的植物朋友”
三下第六单元:“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四上第二单元:“小小动物园”
(二) 编写意图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三篇课文均为状物散文,文章结构层次清晰相成。了,善用总起分述、先概括再具体的表述方式,并通过对生活细节生动具体地措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作者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底异常深厚,三篇文章都很少用长句子,平实简练,生动鲜明,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呈现出了两位语言大师一贯的无雕饰、生活化的语言风格。作者仿佛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如同一位邻居大叔在与你亲切叙谈,娓娓道来,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本单元三篇作品出自老舍和丰子恺两位同时代的语言大师老舍和丰子恺一北一南,生活和语言习惯迥异,体现在两人文章中,一个是京味十足,一个则是在深厚的古代文学功底中糅合进了些许的江浙味道。老舍的《猫》和《母鸡》应该是写在抗战结束不久,他回到北京的丹柿小院,生活刚刚复静的时候。丰子恺的《白鹅》则写于“抗战胜利后八个月零十天。
本单元的习作“我的动物朋友”,与单元人文主题“人与自然”紧密联系,通过读名家写的动物朋友再到学生去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培养学生善待动物,珍爱生命的人文情怀。从内容到方法都与课文关联紧密,同一主题相同题材。由读到写利于迁移运用。
习作有利于学生迁移运用从课文中习得的表达方法,如“谋篇布局、安排结构”的方法迁移;通过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迁移;运用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和巧用修辞方法表达情感的迁移。
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五个栏目 [6] 。
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总结的“正话反说”“明贬实褒”这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是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逐步渗透的,让学生对这种抒情方式的认知经历有不明白到明白,由模糊到清晰,由浅入深的习得(学习、感知)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再通过“交流平台”的总结和提炼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后续学习的反复运用进而形成技能。
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理解“用动物名称指代人”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懂得动物与人有很多共通之处,人与动物从生命存在的角度是平等的,人应该珍爱动物,善待动物,与大自然中的一切和谐共处。
“词句段运用”的第三题,体会语气词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适时有机地触及这个知识点,不要等到语文园地了才来当个新知识点教。
(三) 学生已有知识积累分析
学生天生对动物充满了好奇心与喜爱情,对他们渗透亲近动物,善待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人文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爱心、善心。
二、 立足解读,明确单元目标,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真实的学习情境
在对教材有了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后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设情境,提炼单元主题,单元主题要立足于单元语文要素同时对学生能力有所指向。在情景大任务之下,再整合课本的内容,来设定相应的子任务。
在单元学习任务中,可以进行任务和活动,可以进行自主的学习。同时能够与同龄人进行协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且能够将各种技巧结合起来。用学到的东西去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 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针对四下第四单元,经过对本单元教材与学情的细致分析,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我们设计了以下学习目标:
1.体会作家的语言风格,感受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
3.读写结合,写自己喜爱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
(二)单元整体设计
在核心素质目标的指导下,以单元教学目标为依据,更接近学生生活。从现实生活出发,创造一个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境。让孩子们真正的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学习的成长。
针对四下四单元,我设置了:化身小记者,采访动物明星的情景主任务
三、 多元评价,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在大单元教学中,评价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评价学生是否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需要在大单元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并以此为基础优化教学设计。
单元评价是对单元设计和实施情况的检验,它是对单元整体设计和实施情况的反思。新课程标准提倡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即“倡导多角度、全方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生的成长过程相结合,以发展学生综合素养为宗旨”。通过对单元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梳理,可以看出本单元主要围绕着“一句话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这个主题展开,所以在评价时,主要是采用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自己喜欢的句子、喜欢的人物形象等表达自己对妈妈爱的体会。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师生共评,将自己对妈妈爱的体验与妈妈表达出来。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成果,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也要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合作交流等方面的发展。
在“大单元”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要明确每个单元学习的具体目标,并根据学习目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大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元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正确方向和解决方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昆明官渡区杨梦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