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服务教学
(2024-08-31 07:47:04)分类: 教师篇 |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也对新世纪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山区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经过几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作为一名从事信息技术培训的专职教师,现就本区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明确培训意义
一提到信息技术,许多教师会自然把它和计算机培训联系起来,认为信息技术培训就是计算机培训,信息技术教师也就是计算机教师,其实不然。
何谓“信息技术”呢?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转引自“论文快车”网 http://www.lun-wen.com)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单纯将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等同的观点是很狭隘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课程理念的诞生和新课标的实施,信息技术培训的内涵已不再局限于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培训,更多的是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联,如何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让各种媒体的使用达到最优化就成为新世纪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主旨,它就像一条纽带将跨学科、跨领域的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也不再是权威,而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领路人,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多渠道、多方面获取知识,这也是任务型教学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因此,对信息技术培训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培训的成败。
二、对受训教师的基本要求
参训教师首先要端正态度,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培训的真谛,特别是领导干部,更要明确培训的目的,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将培训的成果及时转变为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熟悉教材,有“要不断提高”的紧迫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中来;最后,教师还要能学以致用。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指出:“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教育资源,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只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才会培养出能接受新世纪挑战的学生。
三、对培训硬件设备的基本要求
从硬件方面来说,由于我区大多数学校计算机教室配备较早,已不能满足高层次的培训要求。按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学校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学生机只要能够安装Windows 或Windows XP、能流畅运行Office应用软件、能上网(2M带宽),基本上就可以了。
四、对师资的要求
培训者的素养关系到培训的效果如何。因此,作为培训教师的教师,不但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方面的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这一方面是我区的弱势。
五、培训内容
培训的内容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模式,但出发点都要从本地出发,选取最急需解决且能马上在教学中应用的内容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制定相关方案,因为培训的目的是应用,所以,课堂教学就是检验培训成果最好的标尺。就我区的计算机教室配备情况而言,小学可以选取以下几个基础方面的培训内容(均以Office版本为例),中学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
1、Word 的使用,包括文字录入、排版、表格制作等;
2、Powerpoint 的使用,制作完整的演示文稿,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的制作;
3、Excel 的使用,包括工作表的建立和设计,公式的使用等;
4、网络的使用,包括收发电子邮件、上网搜索信息、下载资料等。
六、培训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督促教师积极学习,将学习的成果量化,逼着受训教师不得不使用;其次,可以将信息技术的培训纳入学校的校本培训计划,采用课堂讲授、听讲座、专题研讨等模式进行,将优秀的人才“请进来”,把自己的教师“送出去”;最后,也可以采用“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当老师:年轻教师教老教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老教师可以将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传授给新教师,等等,当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用远程培训或网络培训的模式进行。而作为高一层次的培训,如:全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由于既熟悉教学又精通技术的人才奇缺,培训则可以采用主讲教师团的方式进行:授课教师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有机组合,一般两人一组,其中一名为计算机专任教师,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另外一位是在学科教学中突出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等教学专家。一方面,两位教师可以互相弥补双方在默写领域内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曾指出:要“开展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骨干教师为重点的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多渠道筹资设立骨干教师专项资金,在大中小学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教书育人专家,造就一支符合时代要求,能发挥师范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要“努力造就能带领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
总之,培训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应用,二者绝不可脱节,我们一定要从本土出发,以人为本,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选取适当的培训模式,在培训中积极探索新的途径,真正实现为教育教学服务。
(昆明市西山区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