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情感
(2024-08-25 08:33:21)分类: 教育篇 |
学校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无论是处于教育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育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个体。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着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形成“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或称为“与个性或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的情感力量和认知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如何重视教育中的情感因素,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增进教育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优化教育效果,也就成为现代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教师在日常的教书育人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教学问题,谈谈情感规律的实践应用。
1、要在教学中确定情感目标
人们在分析教学过程时,总倾向于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中的认知系统,而往往忽视情感系统。事实上,教师、学生和教材既是构成教学中认知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也是构成教学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三个源点。教师的情感包括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情感、对所教学科及其有关知识内容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主导情绪状态和情绪表现等。学生的情感包括对学校学习活动的情感、对所学课程及其有关知识内容的情感、对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情感、主导情绪状态、课堂情绪气氛和情绪表现等。教学不仅要有认知目标,也要有情感目标。在布鲁姆的领导下,由克拉斯沃尔负责制定了情感领域的目标分类。它有五个有低级到高级的阶梯式水平,每一个水平又分若干层次,形成一个纵向的目标体系,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逐步达到最高情感目标提供了一个个具体的渐进的努力台阶。这五个水平是:1,接受——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它包括从意识——事物的有关的简单觉察,到愿意接受,直至有控制地或有选择地注意三个逐级升高的层次;2,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它包括从默认反应到愿意反应,直至在反应中得到满足三个层次;3,价值化——指学生将所学习的内容与一定的价值准则相联系,使价值逐步内化,她们包括从接受某种价值准则,到偏好某一价值准则,直至信奉三个层次;4,组织——指学生将各种价值组成一个价值复合体,即建立内在和谐的和一致的价值体系,它包括价值的概念化和价值体系的组织两个层次;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学生能根据已内化了的价值体系行事,形成个性特征。它包括泛化心向和性格化两个层次。可见,这一情感目标体系是以价值过程为线索的,把教学视为由教师或教科书上外在陈述的价值准则逐步内化为学生信奉的内在价值准则,并最终沉积为学生个性的过程。
由于教学中情感领域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文化背景上的差异,根据克拉斯沃尔的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我们还可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情感目标。特别的,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情感目标:
(1)
(2)
(3)
2、在教学中通过认知信息回路调控情感
在认知信息回路与情感信息回路并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在情感信息回路内部调控学生的学习情感,也可以通过情知交互作用,从认知信息回路上调控情感,使之既有利于学生本身的发展,又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教学中的认知发展。这是一条以知促情的重要调控途径,其具体做法是:
(1)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明确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于中学生来说,在教学活动中真正能引起他们积极的情绪体验的,首先莫过于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内在魅力。诚然,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科教学目标教材选定的,但任课教师在这方面仍有一定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科发展的现状和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变化,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增补,以求精心选择。事实上,选择教学内容好坏,会直接引起学生完全不同的情绪体验:“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可以是枯燥、单调的;可以不带个人的主观积极的情绪色彩,只是客观地提出一系列的事实与概念。当然,这将在学生那里产生不满足的情绪感受。相反,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若是高质量的,那么它们就能引起学生满足的感受,教学活动使他们激动、感兴趣、思想集中、开心、兴奋。”这一方法是根据情绪发生的心理机制,通过认知信息回路中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求知需要的方式,来调控学生情感的。
(2)
(3)
在教学中通过情感信息回路调控学生情感,使之处于良好的情感氛围之中,这不仅有利于直接促进学生各种情感的陶冶和培养,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和优化学生的认知活动。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