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学生心灵
(2024-08-23 08:08:30)分类: 教育篇 |
作为80后一代的年轻教师,必须直面的一个现实是:我们是在“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占主导下受教育成长起来的一代;而等到我们走上讲台,教育的理念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还课堂于学生”。不占主导,往往给人以“自己不再重要”的感觉,失落的同时难免感到迷茫,若是让学生来主导课堂,要老师来做什么呢?我曾经的付出和努力,当下的勤劳与坚持,难道都只是为了学生“玩得开心”和“学的开心”做辅助吗?
我自小都是班上的乖孩子、好学生。那个时候读书,以“听老师的话”为荣誉,向老师提问需要莫大的勇气,更不用说质疑老师的观点,与老师争论。我的老师们大都敬业而优秀,但纵使如此,也不可能避免所有的小失误,特别是无意间的口误。认真听课的我有时候会被这些失误搞迷糊,但又不敢追问,最后大都不了了之。因为内心里根深蒂固的觉得老师说的,怎么会错呢?而且,“说老师错了,老师会不会生气?会不会不喜欢我了”这样的担心贯穿我的生个学生时代,因此在那次“意外”之前,我从不曾与老师有任何的争论。
那是一次初中时候的物理课,当时老师在给我们演示一个光学的实验,实验进行的很顺利,然而最后梳理结论时,老师把两组相对应的现象和结论说反了。我相信当时绝不止我一人发现了问题,可是班上没有任何人说话,仿佛一切正常。我也不知当时自己哪来的冲动,都没举手就把我的疑问就脱口而出,班上顿时鸦雀无声。我愣了两秒才发现自己做错事了,心理紧张的不行,觉得下一秒老师就该把我扔出教室了吧…老师显然也有些意外,愣了一瞬之后迅速去看自己的板书和推到过程。紧接着,在我的忐忑不安中,老师及时纠正了自己的失误,让同学们注意校对,同时对我大加称赞。
我至今记得自己在掌声中一脸茫然的样子,一定很傻。但我仍旧认为,那是我整个学生时代受到的最高赞誉,没有之一。
从那以后,我面对老师的紧张感削减了许多,每有疑惑也屡屡提问。我渐渐的变成了一个爱给老师“找茬”的学生。而我惊奇的发现,被我频繁叨扰的老师们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越发的重视我,鼓励我。
我听说,人在发自内心的欢欣鼓舞时,眼睛里会有光。很多次,当我们共同解决了一个难题,我都看见老师眼里有熠熠生辉的神采,我相信,那个时候我的眼睛里,一定也有。
时隔多年,自己为师,我也曾反复琢磨所谓的“学生中心论”,究竟自己应当怎么做才能够实现这样的转变。后来我恍然想起,我第一次质疑老师的失误之时,我开始尝试提出自己的想法之时,老师指导协助我解决一个又一个疑惑时,毫无疑问,我才是主角。那节物理课上,我是;向大家阐述我的思路时,我是;老师给我答疑解惑,我终于恍然大悟时,我还是。
所以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这样的感觉:让他们学会专注与思考,学会提问与质疑。在他们专注时不予打搅,在他们思考时加以鼓励,在他们提问耐心解答,在他们质疑时共同探索,最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充沛的耐心,在他们需要你的时候,你一直都在。
换言之,我觉得老师最重要的作用是给学生一种安心与期待。指引他们向前探索,呵护他们的奇思妙想,称赞题目敢于犯错的勇气,做他们最坚强的后盾。
刚接手现在这个班级的孩子时,我对他们差劲的基础,糟糕的学习习惯和吊儿郎当的求学态度深感不满。我们彼此对峙,我也凶过也吼过,也笑过也哄过。最后无论是我,还是学生,都疲惫不堪,且收效甚微。他们上课安静,但是并不专注。有一次我叫一个明显开小差的学生起来回答问题,看见他战战兢兢的眼神,看见他眼睛里,我一脸乌云密布的样子,我终于发现问题所在。他们怕我,而这绝不是我期待给他们的印象。
深夜自省,我果然还是忘记了自己在这个年纪的样子。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又比他们强到哪里去呢?我用自己早已熟稔的知识,来苛责他们的不够熟练,又如何能够做好一个指导者呢?
我开始尝试做出改变,我必须坦然面对他们差劲的现状,告诉自己这是既成事实。责骂他们,完全改变不了现状。首先做到的第一点,就是无论他们错成这么样,只要他们确实进行过尝试和努力,就绝不能冲他们发脾气。我们一起分析问题的所在,从最为简单基础的环节开始尝试,每多学懂一点,他们的欣喜和成就感,会双倍三倍的在我这里放大。也许是我发自内心的开心也感染到了他们,现在我的课堂上,越来越有共同探索的乐趣。我写错板书立刻有人纠正,我没讲明白大家也不会在应付装懂,而且会提出来,具体的哪一步没有听懂,现在更令人开心的地方在于,一个题目结束,经常会有学生举手:“老师我有另一个方法”。
我不再端着架子,不再无所不能,可是我和学生之间反而进入了一种互相信任的良性循环,我们一起从头学起,从无知到博学。我们一起攻克难题,从困惑到自信。他们越来越像当年乐于给老师“找茬”的我,而我也越来越努力做一个能随时帮得上忙的老师。
有一天,就在上周,我一个学生抬着一个题来问我,听懂之后,我看见了他眼睛里眼镜片都遮不住的,欢呼雀跃的光芒;我想那个时候我的眼睛里,一定也有很多年前,我从我的老师眼里,看见的光。(昆明市经开区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