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校园文化
(2024-08-17 08:05:55)| 分类: 管理篇 |
学习回来,我一直被其中一所小学----常州湖塘桥中心小学奚亚英校长的教育家办学的精神所感动,10年前的湖塘桥中心小学和我们一样,仅仅是湖塘桥镇一所不起眼的农村学校,由于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学生大量流走,教师工作积极性低下,但在奚亚英校长的带领下,10年的时间,湖塘桥中心小学发展成了一所有着7个校区的大型教育集团,高质量的教学,高品位的文化,使这所当年的农村小学成为当地最优质的学校。每当我站在学校门口看到“从这里走出一品平民”这几个大字,心里总会酸酸的,我现在的学校就是一所农村小学,比起当年的湖塘桥小学不知好上多少倍,毕竟这是新建的农村标准化小学,硬件设施是比较先进的。可是,面对这样的学校,应该怎样去打造它,孕育出学校的品牌来,为当地人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呢?我结合江苏之行的学习,反思了自己的工作,为自己下一步的工作确定了一个方向------培植校园文化、孕育学校品牌
一所品牌学校至少应该有两个方面优于其他同类学校,那就是:学校的硬件建设要达到一定标准;学校文化要有特色。众所周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目前,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空前巨大,绝大部分学校的硬件建设已经不再停留在仅仅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了,各种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进入了学校。所以仅仅依靠硬件的建设来创建学校品牌是不可能的。只有依靠培植独特、高雅的校园文化才能孕育品牌学校。从湖塘桥中心小学成功的经验中,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其实就是学校的质量、学校的效率和学校的生命,是品牌学校的基石。因此,在工作中,我考虑应该先培植校园文化,孕育学校的品牌,具体做法是:
一、把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学校实际,当地历史、教师队伍、学校硬件条件等因素相结合,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智慧,确立学校的办学思想,并围绕办学思想拟定学校发展的中长期计划,让全体教师都明确学校的工作即将围绕什么来开展,让学校的所有工作都能够有的放矢。
我要结合个别教师为孩子上学选学校难的实际问题,引导教师思考:我们就是教师,就是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还要为孩子在哪里上学而烦恼呢?原因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到优质的学校就读。那么,我们心中的理想学校有什么标准呢?大家都认真思考,一至认为:理想的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有品位的学校,教师善于创新,有活力,对孩子有爱心,孩子学习愉快,学校管理为孩子一生着想,学校硬件设施好,教育质量高,教育出来的学生德才兼备。那么,我们学校现在与理想中的学校有什么差距呢?就这样引导大家在纸上把理想中的学校标准写下来,在把我们学校具有的条件从中划去,最后剩下的就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大家发现,学校与理想中的学校的差距是:1、没有特色、缺少品位;2、教师队伍创新不足,活力欠缺,对孩子爱心不够;3、学校教育质量不高;4、培养的学生习惯不好。为了改变以上几点,应该怎样做?通过讨论,并借鉴湖塘桥小学的成功经验,觉得首先应该培植一个有特色、高雅的校园文化,让文化引领学校师生逐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了
二、围绕核心思想,重构学校环境文化,营造师生发展的生态圈。围绕“发现亮点,创造闪光点,让每个人都精彩”的思想,我们结合学校现有的环境状况、经济情况,规划、建设学校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环境来营造师生发展的生态圈,我们在每个班教室门口为每个班开设了一块展示班级特色、班级文化的园地,定期更换;计划为教师设置明星展示台,努力去发现每一位教师的亮点,给以肯定,为广大教师寻找身边的榜样,让教师时时感受成功,感受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的幸福。尽力在学校的环境建设中提供师生展示的舞台,让每一堵墙都提醒师生,我们的教育是“发现亮点,创造闪光点,让每个人都精彩”。
三、结合教师队伍实情,重建科学的管理文化。在学校管理中,首先,借改革之力,在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价中引入了家长的评价,让教师树立一种理念教育服务的理念,走下神坛,重新定位教师角色。让教师亲身体会社会对教育的期望,感受家长对教师的要求,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从主观上接受教育改革、人事改革这一事实,并把这些外部的压力转化为动力,主动学习,主动提升以适应教育的需要,保存自己作为人师的尊严。其次,学校在管理中也体现着“发现亮点、创造闪光点,让每个人都精彩”的思想,在学校开学时就向大家公示学校期末即将设置的奖项及要求,给出必选项目,同时也给出教师自选项目,让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项目,拟定计划,使大家从工作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把以往统一的考核标准,变得更加人性化,让教师自己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奖项,来评价自己的工作,让学校管理成为一种精神激励,让教师的工作由外在的约束升华为内在的激励,用湖小校长的话说“要往死里表扬教师,把他们美死”。
第三、为教师搭建各种展现自我、实现自己价值的平台,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
每个教师都曾有过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冲动,但是由于缺少培训,缺少指导,许多教师在工作中缺少成就感,很快进入了职业倦怠期,对于这样的一群教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建立一个教师成长的培养机制,结合教师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个教师的不同阶段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在学校里,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形成培养机制。由于我校教师中骨干教师比较少,缺少教学领军人物,但是学校有现代教育设备,教师比较年轻,对计算机技术比较熟练,结合这些情况,学校拟定教师培养计划,(1)把现有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织起来,建立学校“骨干教师工作站”请专家定期指导,作为更高一级骨干的培训对象,每学期规定骨干教师工作站的教师必须上一节示范课,并与学校年轻教师结成师徒对子,经常性指导徒弟教学,徒弟每学期要上两节汇报课,徒弟教学水平的提升情况纳入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内容中。(2)以年级组为单位,利用媒体设备,观摩优质课堂教学实录,共同磨课,然后推出优质课,从中评选出学校的骨干教师,进入骨干教师工作站,作为区级骨干的培养对象。把每个教师都纳入培养的范围,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获得成功,提供帮助和指导,减少教师工作中的弯路,尽快获得成就感。
四、重塑精神文化,提供教师发展的动力源。精神文化建设能呼唤教师内在的价值追求,凸显教师生命智慧与精神价值,对教师专业成长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发展目标的确定工作中,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智慧,以人为起点,规划和建设师生认可,并潜入身心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并把它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让这种文化引领教师自觉为学校奉献,让教师明白学校发展的方向,清楚自己每一个阶段应该做什么,有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做到目标引领,最终达到无为而治。
其次,在管理过程中,倡导教师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在合作的团队中打造团队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形成学习型的队伍。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办公室文化建设评比;读书比赛;教师讲坛;家长培训学校讲师团,通过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工程,鼓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和提高,在学校宽敞的走廊里,为每个年级设置漂流图书角,让年级组管理并进行特色化的设计,带领学生看书,营造书香校园。现在学校计划组织“读书社”“相约周五”等社团和活动,为了吸引教师到阅览室看书,学校正在尽力建设一个温馨的教师阅览室,让更多的教师爱上看书,看好书。
本次的参观学习,提升了我们的对学校管理的认识和能力,也让我进一步知道了,校园文化不仅仅是体现在学校围墙上的几句标语和口号,也不仅仅体现在学校的几件高档硬件设施,更多的应该体现在师生的精神与校园学习氛围,体现在教师和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构建上。只有培植一个有特色、高雅、有历史传承性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高品质、高质量的品牌学校。
(昆明官渡区段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