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语感培养

(2024-08-14 09:10:55)
分类: 教师篇


什么是语文教学的任务?撇开一切附加物,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尽管人类的思维有语言思维和非语言思维之分,但基本的是语言思维,无论是思考还是理解或是表达,都要通过语言这种载体。这里并不想讨论关于语文的性质的问题,只是提请大家充分尊重语感、尊重语义、尊重语境。教育学家夏丐尊曾要求语文老师“具有强烈敏锐的语感,使学生感染语言的魅力”并说“这是国文科教师的任务”。语感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起到重大作用,培养学生语感是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语感的培养是可以实现的吗?答案是肯定的。 王尚文先生说:主观的语感源于客观的言语,是客观的言语对象对人的语言器官长期雕琢的结果,是人的语言器官长期感受言语对象不断积淀的结晶,是言语这一对象在人身上对象化的结果。语感在一段时期被认为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追求语感的培养被认为是不现实的,所以,很多老师并没有把语感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上,教学中把语文课变成思想品德课、文学欣赏课的现象,支离破碎地分析字词句的现象还存在着。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研究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语感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行论述。

一、语感的内涵和对象

什么是语感?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就是在感知语言材料时直接产生的一种对语言文字含义、情味和理趣的理解力。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自动化。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语感的强弱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他的语文水平的高低。

语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感指的是主体对言语的感受,正如王尚文先生所说,它受到个体的志趣、经验、语言素养的影响;狭义的语感则指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也叫感悟力。狭义的语感是在广义语感的基础上产生的,笔者在这里论述的是狭义的语感。语感又可以分为——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语境感等,通过对说话、朗读中的重音、停顿、强调等的把握,对词法、句法、语序的理解,深刻理解文章。

因为文字语言的语义不是凝固的,所以,语感的对象不是同一层面的,而是多层面的。最低层——表象感知层,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对象表达了什么内容,二是表达了什么感情,三是表达了什么语气。描述性语言材料表达的内容就是人物、事件、景物;说明性语言材料的内容就是事物的特征或事理;议论性语言材料的内容就是作者的见解以及证明这些见解的道理和事实。语言材料的情感,有时可以从语音的高低、急缓、抑扬和长短等听出来,无声的材料则可以从标点看出来。任何一段语言材料都有一定的感情。内容、感情、语气这些属于“文面”上的东西,是语言材料的表象。理性认知是语感的中级层。它依然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语言材料的深层情景,二是语言材料的层理关系,三是语言材料的内部构建。情景是内容背后的蕴底,是通过表象揣摩到底作者的内心。哲理探究层是语感的最高层次,它包含两方面内容,不是语言材料蕴含了什么哲理,而是语言材料给人的启迪是什么。这二者虽然不能等同,但往往是互相联系的。语感对象的这种层次性,决定了语感过程的渐进性。

二、语感对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1、语感培养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

     通过语言现象的反复感受,学生能敏锐地感知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充分地领略文章遣词用语的精妙,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力。不仅如此,语感好的学生,能敏捷运用精当的词语、适当的句式,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表现出较高的语文素养。

2、语感培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语感差的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低,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花费很大的努力。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反映,有的学生听课抓不到要点,发言词不达意,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这些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差。我们在教学中会发现,语言修养不同的学生,对同一语境,反映的角度、广度、深度都不同。关于这一点,高考的考点有很多直接涉及到此,比如最直接的——诗歌鉴赏,要鉴赏一首老师没有讲解过的诗歌,不通过积累一定的语感是做不到的,有了一定的语感,才能对古代诗歌的语流有比较熟练的把握,对不同语流或相同语流所表达的语脉也才能把握得近乎准确,这样,在拿到一首新诗的时候,我们的语感就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过去经验过的语流纷纷涌现在脑海里,可以迅速判断面前的这首和哪一种类似,它所表达的语脉自然就不难把握了。这个考点就是直接要求训练学生语感的。其它比如现代文大阅读中的“理解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等考点,也要动用语感。其实,小到一个错别字的考点都可以看出语感训练的重要性——语感强的同学,很少写错别字,见到错别字也能很快判断出来,因为他对这个字的使用背景有强烈而正确的感知,不管它出现在哪里,都能准确判断,比如“竿”和“杆”,很多人分不清,或是在这个词中分清了,放在另一词中又混淆起来,就是因为对两个字的语言感受模糊,而语感好的同学,知道凡是“竿”都带有细而长、用手持可略略抖动等特点,而“杆”就比“竿”粗,一般不可手持,可立于地。这些解释并非词典上的标准解释,但语感就是这样的,它能引导你超越一种固定的解释去感知语言的背景,准确而灵活的运用语言。再比如,病句的判断固然需要一定的语法知识,但语感也起到重要的帮助作用,特别是对于病句的选择题(不需要指出语病并改正),培养语感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迅速选出选项。原因是什么呢?因为语感是一种感应的能力,语感强的人,可以根据已经有过的情感体验直接认同言语作品中的情感因素,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对象,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语境中的各种语言因素直接进行综合,从而对对象的基调、概况、主旨、思路有完整而准确的认知。语感强调学生在模糊理解的基础上,就可正确地进行言语操作,还可以一触即发,口头表达时“脱口”即“秀”,书面表达时意到笔随,表情达意无不生动、准确。

(昆明官渡区黄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