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问题探究
(2024-07-28 06:57:26)分类: 家长篇 |
有一句歇后语说:“耗子扛枪,窝里横。”大概的意思是说某个人对待身边人很凶,对外人却很温柔。很多孩子也会像这样有两副面孔,出门在外一个,回家一个。有位朋友曾经这么形容自家小孩:“出门怂得像条虫,回到家里像霸王龙。”“玩具被其他小朋友拿去玩,他自己不敢拒绝,也不敢主动拿回来,回到家反而朝着我们生气。”“在家里再怎么厉害,也是窝里横啊!”为什么有的孩子家里家外判若两人?今天这篇文章就来和大家聊一聊.
一、孩子窝里横的原因
1.孩子窝里横,是因为他确认大人会纵容他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孩子在家横并不是针对所有人,他提前选择好了目标——一般是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大人。那些有权威感的大人,则很少成为孩子“耍横”的对象。
2.孩子在外怂,很可能是社交能力没有跟上来。在家可以横行霸道,但是出门在外,很多孩子会发现这一招不灵了,尤其
3.窝里横、出门怂的孩子,内心大都很脆弱。在成年人的世界里,也会有窝里横的表现,比如我们总喜欢对亲近的人发火,却对不熟的人和颜悦色,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家却对着亲近的人各种找茬、发脾气。我们敢对家人、爱人如此放肆,是因为我们知道他们不可能离开我们,他们会容忍我们、包容我们。这是一种不易被察觉的安全感,让我们很肆意地在家展现自己的脆弱。这种脾气暴露出来的,是我们当下的内心状态不好,内心越是脆弱,可能越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孩子的窝里横,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频繁地发脾气,也是一种脆弱的表现。心理学家罗斯·格林曾经在《暴脾气小孩》一书中提到:
“孩子自己真的很想做好每件事,而他的挑战性行为只不过反映了自身的一种发展延迟,一种在掌握灵活性和挫败忍耐力方面的学习障碍。”
因为孩子缺乏应对挫折的能力,所以在遇到问题时,他并不知道如何解决,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最后表现出来的就是哭闹、不讲道理。换句话说,孩子不是不想表现好,而是做不到。孩子在外是有界限感的,不会轻易展露情绪,但是一回家,脾气就容易爆发。
二、如何避免孩子“窝里横”
1.设立原则。爱孩子绝对正确,只不过大人一定要注意方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总给孩子特殊待遇、过度包办都容易让孩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爱的艺术,难就难在懂得去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哭就受不了,缴械投降,最后都变成听孩子的。有时候,只有当你坚守自己的底线,你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孩子如果明白爸爸妈妈既然说清楚了规则,就不会改变,他便不会再缠着你、威胁你和你谈条件。所以,面对孩子的“窝里横”,父母需要用和善但坚定的态度,告诉孩子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绝对不能做,让孩子明确自己行为的边界,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规则意识”。
2.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想让孩子在外“不怂”,也是需要锻炼的。很多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家里,不是自己做游戏,就是对着手机、平板、电视。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多创造机会,鼓励孩子接触同龄的小朋友,例如傍晚带孩子出去散散步和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玩、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等等。如果孩子在交往中发生的争吵,父母不要急于去做裁判者,要善于做有效的“引导者”,尽量发挥孩子们的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可以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和规则,孩子习得的社交规则,被他逐渐内化形成稳固的能力后,就能够自如地运用到和同伴的交往当中了。
3.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和需要在外怂,在家横的孩子,本质是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在外不敢表达,在家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发泄情绪。所以,家长平时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情绪表达,孩子对一件事的判断和感受,不要第一时间去否定,在这种氛围长大的孩子,会时刻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当他们出门在外时,也会尊重自己的感受,勇敢地表达自己或是拒绝别人。如果孩子表达感受时,行为过激,我们就需要引导孩子更加理智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愿。想要什么、想做什么、为什么一定要这个......如何好好地说明自己的需求和理由,需要父母慢慢去教孩子。除了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家长还可以借由绘本和故事,让孩子有更多体会和思考的机会。
孩子的情绪管理是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多一些耐心地引导,孩子才能逐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会哭闹。(作者钱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