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手工艺
(2024-07-21 10:38:17)| 分类: 随笔篇 |
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联系。以传统灯饰设计在现代等造型中的运用为案例进行分析。
几万年来,在大自然环境中赖以生存的人类,从茹毛饮血的生存方式发展到后工业社会的信息文明,生活用品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生活方式也是一变再变。 单从衣服这一方面来说,人们就经历了从赤身裸体到使用树皮、树叶、兽皮等自然物“制作”来保护身体。进入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的发明,人们穿上了家庭手工纺织的普通棉麻质地的衣服,时代继续发展,技术更为革新,到了如今,衣服材质丰富,款式多样,而且单从服装这一领域就划分出了很多门类。这一服装的发展史,表现出了人类为更好的生存和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造物活动。
工艺起源于实用的制作,最开始只是人们为自己制作的器物。为了生活的便利,人们必须借助于一些器物,诸如将枝叶、石头进行简单的微量加工,制作为自己所用的、符合自己嗜好的器物,人类在自给自足的同时开始了工艺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既是生产者也
是消费者,这就是最早的工艺起源。在远古时期,工艺造物起源的特性被古人直接赋予了一种神秘性和神圣性,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造物起源的记载,多与神话和传说相关,也就是所谓的“圣人造物”,如:“仓颉造字”、“黄帝造物”等等。
纵观中国整个造物史,器具早在远古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日常用具、服饰、礼器、兵器、祭器、明器等等,渗入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各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所有这些器具,从广义上来说,都可以称之为手工艺造物,换言之,手工艺造物既包括
生活日用品的制作,也包括装饰陈列品的创作,是融合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器物形象。
工艺造物以稚拙的形式发端,具有极为丰富而广阔的文化内涵,也包含着现代文明和历史之源的美的创造。数千年来,手工艺造物绵延神州大地,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做出了无价的奉献,并且融入了高层次的民族情感。
1、我国灯具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青瓷技术的成熟,青瓷灯开始取代了此前的青铜灯。而由于青瓷灯造价低廉易于普及,具有一定造型和装饰的油灯开始为民间广为使用。又由于青瓷的技术特点,一种和这种技术相应的造型和装饰也随之出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南京清凉山吴墓出土的三国青瓷熊灯;浙江瑞安出土的东晋青瓷牛形灯;山西太原出土的北齐瓷灯;此后直至隋末唐初的白瓷蟠龙灯及唐三彩狮子莲花灯,新材质不断运用到油灯的制作中,铜、铁、锡、银、玉、石、木、玻璃等,而且品种繁多。由于唐代经济的高度发达,实用兼装饰或纯装饰性质的灯开始大量出现在宫廷和灯节之中,像灯轮、灯树、灯楼、灯婢、灯笼、走马灯、松脂灯、孔明灯、风灯等。这些新的灯具或灯俗烘托了那个时代盛世,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宋代的京师“每一瓦陇中皆置莲灯一盏”,“向晚灯烛荧煌,上下映照”,继续着盛世的辉煌。由于陶瓷业的发达,各个窑口都有各具特色的陶瓷油灯。“书灯勿用铜盏,惟瓷质最省油”。而始于唐代的省油灯到宋代则广为流行,“蜀中有夹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一半。”(陆游《陆放翁集》)而辽代的“摩羯灯”则表现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色。到明清之际青花和粉彩油灯成为新的时髦,明代的“书灯”陪伴了无数的书生,“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此后油灯的发展下接外来的洋油灯,直至电灯的出现,一个有着几千年技术文明的历史在20世纪终结。
2、手工艺设计的殊途同归
传统手工艺作为现代设计的“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两者有着共同的性质和目的,都是为人的生活所服务的,包含着技术与艺术相统一,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特征。从当代中国的发展来看,以工业化生产为基础的设计已超越以手工为基础的工艺造物,逐渐取得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手工艺造物与工业化设计在对改善人们的实际生活的价值和功能方面,这一服务对象和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在造物范畴内的结构层次的变化。 不同的是,作为农耕文明的手工艺造物,多以个人手工制作的形式实现其物质内容。在官营作坊中,匠人们虽然有分工,但是这种方式仍然是作为个人手工制作行为的延伸方式而存在的。对匠人的制作水平、技艺熟练度以及价值判断要求很高。而现当代工业化设计一般以计算机作为分析、计算和决策的工具,以机器生产作为作业方式来进行产品的生产。总体来说,手工艺造物与工业化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在当代文化背景下互为依存,协调发展。
3、工艺与设计的和谐共存
在信息技术这个大背景下,手工艺与设计作为两种不同的造物形式,应当是和谐共存的,而不是谁被谁取代。手工艺与工业生产并不是根本的对立局面,两者有着同样的目标,即为人服务。所以两者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机械的发达无疑给人们带来了生活的便利,“人类的劳动力被异常的节省,特别是节约了时间。过去用手工不可实现的,现代均已成为可能。”这虽然使得手工艺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机械进步也带来了很多潜在的问题,譬如,生态自然与人的矛盾,人与器物的矛盾等等。工业化设计在产量和价格上取得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却忽略了人们对于器物的那份手工的情感。
总体来说,每一个文化形成的背后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在传统手工艺与机器大生产展开的激烈竞争中,二者从相互博弈到相互调整再到和谐共生。两者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最后形成了一种互补性的平衡,构成了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存续下来。
无论是手工艺造物还是现当代设计,它们不仅仅是艺术与技术、实用与审美的桥梁,更是人类生活得以继续的保障。工艺美学和设计美学作为对造物设计的指导对人类的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手工艺造物作为人类设计的起源,最接近设计的本质,手工艺美学的思想也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