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心中母校
(2024-07-19 13:47:07)| 分类: 学生篇 |
当我第一次走进这里,晨辉交替,白云碧空。
初秋的早晨,天高云淡。那天,广福路奇迹般的没有堵车,一路通畅。那时的金岸还只有一栋楼,楼下的平地上停满了家长的车,暂且那么说吧,因为这片平地后来成为了我们妙趣横生的操场。
时隔几年我依然记得那天老师们脸上淳朴的笑容,我知道,我们彼此感激着。因为我们来,所以老师得以传授知识教育人才;而我们呢,从踏进这里开始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这一届,和学校一起成长,最后各自生辉。我现在回头想,那段条件最艰苦的日子里是我在高中学生时代最快乐的日子。
那些四面扬起的黄沙,从来没有模糊我们追索的眼睛。
尽管条件艰苦,但我们的陈洪涛老师,仍然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小天地,作为让我们开拓眼界的象牙塔。懂书的人,看懂的不仅仅是文字,还有其中暗潮涌动的情感。陈洪涛老师曾经为我们每个人量身定制的书单,我相信一定是当时最利于我们修身成人的作品了。
每个老师都是一把手握剪刀的园艺师,有选择去剪掉我们的哪些枝丫。这把剪刀在谭利刚老师手里,剪掉了我对于人文学的无知和误解。我热爱着在夏天午后的历史课,老师一言一句勾勒世界,贯穿古今。阳光透过窗帘,映在黑板上,流动的历史潮涌也映在黑板上,留下睿智的痕迹。
我的单薄文字无法诠释那些改变我一生的感知,从老师们推荐的书籍、电影、文学作品中我迅速地成长了起来。书本的知识教育我动笔写字,老师的悉心提点扶持我长大成人。我很遗憾的是,直到我毕业那天,那些感激的话我都没有说出口。甚至就某方面来说,我辜负了一些曾真心盼望我成才的老师,往后我依然会在文学的路上继续行走,哪怕仅仅只是掌握其奥妙的一点皮毛。
那些凌冽刺骨的寒风,从来没有消磨我们温柔的内心。
冬天的日子,很少会有热水。每次我在水龙头前用冷水洗头的时候,小赵老师总是拍着我的后背嗔怪:“不可以用冷水洗头,以后用脑子的时候会头疼!”这句话我听着,暖在心里,那个时候条件差,我们上课一起住宿一起洗漱一起,她明明就是个贴心的大姐姐。
当然,我喜爱着我们体育刘老师。她呀,一个人可是承包了我们小小校园里很多事情。辛苦的她,总是早起带我们跑操;平易近人的她,总是包容我们的胡闹;温柔的她,总是在课余时间全身心记挂着自己的儿子。最贴近我们生活的老师里,刘老师跟我们相处的时间最久,一周六天几乎都跟我们住在学校里。她用最纯粹的方式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奉献着光与热。
那些横冲直撞的荆棘,从没阻碍我们坚定的脚步。
高三最艰苦的日子里,陪伴我们的老师都非常了不起。我们敏感易怒,情绪反复,状态起伏,我知道每个老师心里都着急。
语文老师张吉春老师,总是在一点点梳理我们基础知识的同时告诉我们语文的乐趣,她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学生。我们一起啃难以学习的古文,一起争分夺秒背默古文。我的满身锐气和一切轻松雀跃都来自语文课,那是我唯一可以喘一口气的防空洞。现在想来,那些日子真谓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英语老师徐美红老师,我每每想起在她办公桌边看着她一字一句纠正我们的作文的情景,还能忆起窗外的绿树和还未成型的花丛。谁都不能想到最后英语竟然成了我高考最好的一科,老师那些笑容和掩藏的担忧我们都明白。联系过的报纸,能装满整整两大箱子,所有青春笔墨也好像就在那个时候写完了。那些桌面堆满报纸试卷的日子,像小鸟一样不回来。
最后,我的班主任杨绍林老师。要知道啊,我们是一起为了高三奋斗的战友。我看过你震怒的双眼,看过你湿润的眼角,看过你在太阳底下释然的微笑。抖落下一身灰尘,我们依然要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一路向前。
最后一次,从新修的气派大门踏出,落霞余晖,月明星疏。
愿秋风捎去我的祝福。
遥祝
书香百里,桃李满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