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那份情
(2024-07-12 05:33:13)分类: 教师篇 |
六十年代末期,村里有一位老人,两个儿子在外面做事,常给他带些茶回来。劳作之余,下雨天不出工,老人就独自在火坑边用小罐煎茶,边煎边喝,自得其乐;有人在他旁边,他就特别高兴,打开话匣子,聊天、讲故事,老人总有聊不完的天,讲不完的故事。这事渐渐传开了。他在家,家里就特别热闹。看着他喝茶有滋有味,我问:“老爷爷,好喝吗?”他笑笑,把一小盅淡黄的茶水递到我嘴边,我惊喜地喝了一大口,又涩又苦,强咽了下去。他笑着,“好喝吗?”我摇摇头,“是苦的”。又一天老人把刚沏好的一盅茶递过来让我尝尝,“今天的茶是什么味?”我转过头不想喝,他笑着说“再尝尝吧,今天的茶味道好得很!”他把茶盅放到我嘴边,清香扑鼻。我一口喝完了小盅里的茶水,清香、淡甜的味道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老人说“茶有苦味、甜味,像人的一生有苦有甜。”我记住了老人的话。我和小朋友们喜欢听老人讲故事,更企盼轮到自己品尝老人的一盅香茶。老人喝茶、讲故事,在村里流传着,有的赞扬、有的羡慕。大人们不干活时,也喜欢到老人家去看他喝茶、讲故事。雨天、冬天、空闲的日子,老人家是最热闹的。一天我问妈妈:“我家怎么没有茶?”妈妈说:茶很贵,要到很远的地方买。茶在我脑海中留下了神迷而珍贵的印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生活用品凭票供应。许多人家孩子多,吃不饱饭;渴了,喝碗冷水;客人来了,至多喝杯热开水。见商店里摆着茶,我总是多看几眼,想起老人喝茶、讲故事的情景,想起母亲说的话。在那些年代,茶在我心中是神迷的、珍贵的;喝茶,是高雅人之举。我非常珍视茶,崇敬那老人,企盼自己能挣钱,也能买些茶,让父亲、母亲品尝品尝茶的滋味。
改革开放后,党的富民风吹富了村村寨寨,种茶的人多了,喝茶的人也多了,各种各样的茶出现了,各种各样与茶有关的事层出不穷。有了茶叶专买柜,专买店、专买市场,茶叶进入了普通人家。普通的城市家庭,普通的农村家庭都买茶,招待亲人朋友用茶,自家人也喝茶。茶成了人人都可以品尝的饮料。
人们对茶的认识改变了,对茶的研究兴起了,对茶的论著多了。茶叶的种植更加广泛,种植方法多样。茶叶加工工艺不同,其色香味也大不相同,价位差异也很大。一斤茶少则几元数十元,多则数千上万元。茶的种类多,品味无穷。种茶,加工茶,销售茶,喝茶大有学问,茶与人们的文化与生活紧密联系着。我看过有关茶的论著,我为云南的普耳茶、滇绿、滇红而自豪,也为我国是 “世界茶乡”,开创了茶的历史而自豪。茶叶作为中国物产的典型代表之一通过丝绸之路、海上之路运往世界各地。茶叶既是中国物质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又是中国精神文明的代表之一,它在国际上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响誉国际。一位同事要到欧洲旅游,当年在中国留学的外国朋友请他多带些茶去。日本来的一个旅游团,返程时,都买了云南的一些茶带回去。2005年七、八月间“美国环境志愿者”来昆明培训英语教师,上课前我问“Tea or water?”他们选择“Tea ”。用餐前问他们“Tea or water?”他们也要“Tea”。茶在美国朋友心中很有地位,在国际上也很有地位。我想,我们当把茶叶的品牌做得更强,做得更大,还应该努力把其它商品的品牌做强做大。南韩、日本、德国、美国用“品牌展示自己”、“影响”他国。我们也可以这样做。我想我们可以以茶为代表,创造更多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