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的反思
(2024-07-04 05:46:14)| 分类: 教师篇 |
《夏》是当代作家梁衡所写的一篇优美散文,本文篇幅短小,明白晓畅,但又内涵丰富,语言生动形象而又富有表现力,因此,我将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学生能品味文章富有魅力的语言,体会作者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的处理在于理解“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积极”的意思。要想让学生能品味明白,必须抓住重点的句子或者语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读,才会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独运及表情达意的淋漓尽致。因此我将学习这篇散文的大致思路定为:一读课文,整体感知——二读课文,再现画面——三读课文,体会感情——感悟四季、仿写句子四个环节,并将重点放在第二个环节上。
2、本节课的导入能贴近学生的实际,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好了铺垫。导入是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并说明原因”,学生们积极举手发言,并沉浸在美好的回忆当中。
3、优美的散文需要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本节课先是老师泛读,学生整体感知;再是学生自读,边读边思考问题;然后是自由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最后是理解了文章的感情。
除了课堂有这些优点之处,但也有遗憾在心。
1、
2、其实,在《夏》的学习中,也存在读书欠缺的遗憾。在“细读课文,交流讨论”部分,虽然我要求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内容,但学生在读的时候并没有做到“有感情”,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也没有在朗读上给予进一步的引导。
3、在化解教学难点“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颜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时,好多学生竟然回答不出“承前启后、生命交替”是何意思,尽管老师准备了相关化解的方法,但仍然说明学生对文本还是领悟得。
4、在“体会感情,感悟四季”环节中,我设计了“走过四季都是诗”这样一个小环节,让学生选择最喜欢的一个季节,然后仿照例句,用两句景物描写,写出自己对它的热爱与赞美。(例句:我爱春,爱它萌动的嫩芽,爱它粉红的蓓蕾。)通过仿写,学生不仅能拓宽视野,对夏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提高了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但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展示,甚是遗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