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班主任
(2024-07-02 21:12:45)| 分类: 散文篇 |
郑坚老师是我工作时的指导老师。毕业了分配到一所边地中学教书,名是教书,充其量只能算一个边学边教的人,教育需要艺术,教学也需要技术。
还好的是学校为我们新入职的人员安排了指导老师。郑坚老师是五十年代初进阿佤山的老前辈,在县小学任教,59年创办初中时他从县小进入一中。每一节课该如何教,知识点要抓住那些,要拓宽些什么内容,他都一一操心。外出学习时一般来讲,一个学校一个专业一般只一人参加,他都建议学校让我也同行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和教研活动。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不是“讲”而是“导”,要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感。郑老师的教学深得学生喜欢,其实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本帐,记载着对自己任课教师的印象和感觉,每一届学生的交流和评价中都有一个永远的和难以回避的话题,那就是“我所喜欢的教师”,治学严谨、有爱心、表率型、会赏识的老师学生喜欢,学生评价郑老师像慈父慈母一样,这大约是源于他有抚养孩子的经历和体验,那个时代在阿佤山人们的生活都十分艰难,他知道抚养一个孩子的甘难辛苦,所以对待学生表现出非常的关爱和耐心,体现出一种父爱。
在教育中郑老师深信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那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他任班主任的班级学生很少出现各类问题,也许和他的大度,不斤斤计较,不耿耿于怀,严于律己,宽以待生有密切的关系。郑老师的经历告诉我们,不要总是把生活里的风风雨雨刻成光盘存储在主板里,开打主屏感受温暖的阳光。要让学生心里有阳光,首先得教师自己心里有阳光。
从遥远的大山来到边远的大山,工作和生活都需要克服诸多的困难。如果说教学上对我的指导是出于对学校工作的负责,那么生活上对我的关心就完全是出于一种无疆的大爱。郑老师做得一手好菜,这一生我能把自己吃得站不起来也可能只有在他家,不分天数地在一个家里吃饭也可能只有在他家,最让人不能忘记的是宰一只鸡吃也要先看我是否在学校,那种关爱、那种厚爱永记心中。郑老师的爱人黄成英老师在县小教书,也深得学生爱戴,对我有母亲般的情谊,黄老师的事迹县志里有记载。只是因为疾病夫妻俩离开我们已经好长时间了,但在我心中时刻像想起和怀念我亲生父母一样记着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是我在阿佤山的再生父母。(云南普洱市李群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