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在古人的诗词中,我们领略了一幅农忙之景。其间不只有田园生活之美,更充斥着流传至今的劳动荣光。
以劳动为荣,承传统之美。徜徉在纷杂的典籍中,我们不难得知,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生活状况。有陶渊明笔下“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大同社会;也有范成大笔下“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劳动图景;亦有白居易笔下“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的农忙之景。诚然,这无不是勤劳的中国人民辛苦劳动的成果,也正映射着中国自古以来以劳动为荣的精神品质。而在历史长河中,这一优秀的传统并未被淹没,而是流传至今,生生不息。
以劳动为荣,创生活之美。如今,中国社会飞速发展,而支撑她的正是劳动这一强大动力。因为劳动,我们的社会欣欣荣;因为劳动,我们的祖国蒸蒸日上。正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蛟龙深潜,嫦娥升空,港珠澳大桥横跨两岸……这无不彰显着劳动的荣光。除了智慧,还付出多少汗水,花费多少气力?时代潮流并没有遮掩劳动的光芒,反而将其无限放大,照亮青年前进之路。时代在变,劳动永不变。因为劳动,今天精准扶贫的春风吹遍了每一个角落,找了一个清明温暖的世界。可何谓劳动者?是以勤劳双手创美好生活者也。
以劳动为荣,明青年之责。作为新时代好少年,传承劳动荣光,责任在肩。正所谓“沧海横流,吾代当自雄。我们应举起劳动的风帆,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应树立以劳动为荣的价值观念,心怀“创青春之国”的凌云壮志,就会迸发出如红日初升般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正所谓“青年有多大潜能,国家就有多大希望。”
在《礼运大同》篇中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一理想生活的创造,需新时代的青少年,明确心间之责:歌劳动之荣,诵生活之美!(云南楚雄州周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