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教师成长
(2024-05-18 08:16:55)分类: 研训篇 |
一、组织管理
为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由学校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整个校本培训工作统一领导,整体设计,形成校长亲自抓,副校长、教务处、德育处分头实施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
2、调查研究,制订比较详细的可执行的学期计划。
3、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学校教务处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考核登记,对教师的进步情况及时通报。加强对培训过程的检查和督促,建立健全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4、重视对考评结果的使用。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情况将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聘任、晋升的必备条件。在培训周期内需晋升教师职务的,必须完成晋升前应该完成的校本培训时数,否则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另外,在评优、评先中,继续教育考核结果也将作为必备条件之一。
5、划拨专项经费予以保障。
保证经费投入是校本培训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为确保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保障开展培训工作必需的经费。2011年聘请专家费31000多元、教师外出学习52000多元、教师订杂志等费用6200多元。
二、科学规划培训内容,落实培训目标。
1、培训目标
2、培训内容(六个方面)
A、开展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的师德系列教育活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
B、打造关上实验学校教师新形象,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续贯彻落实以新修订的《昆明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学习。
C、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教师的人格,培养教师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科研促教研
A、新课程培训
进一步明确新课程要求及标准,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打基础。同时学校确保培训时间,提高业务学习效率,学校重点抓好教研组建设,落实好组长负责制,把教研组作为校本培训的基础性基地。
对教师研究教材能力的培养,以骨干教师来引领身边的教师在思考与理解的能力方面下功夫。抓好“传、帮、带”的教师自培工作,跟踪听课、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基本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培训,做到常抓不懈。
结合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科教学衔接研究》主课题的研究,把教材的编写和课堂教学的实施有机地结合,引导教师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升教师自主研究的意识。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做课题,在课题中不断实践,提高教师教科研的意识和能力,科研促进教研,提高教师自主发展意识。
A、为适应新教育形势的需要,教师还需要对教育教学以外的人文素养进行一定的进修和培养,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创设一定的人文育人环境,为培养更具有人文气质的人而打下硬软件基础。
B、了解和掌握新信息更替,及时把握和调节对学生有利的心理知识,更好地了解学生、教育学生。
C、对文化的积淀,知识的积累促成新型教师形象的形成,建立更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4)骨干教师培训
注重对我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骨干教师的自身教育理论水平,发挥其在教研中的骨干作用、示范作用。
(5)新教师培训
让新教师了解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法规,了解和掌握教学工作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培训主要内容是教师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基本功,指定经验丰富的教育教学骨干教师对其带教。组织新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促进新教师加强学习,自我提高。通过培训,努力成为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合格教师。
开展以专家讲座、同伴互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在师德修养、理论知识、工作艺术、行为方式等方面开展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工作研究相结合。
三、坚持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校本培训全覆盖。
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是校本培训全方位开展的平台。“校本培训”工作中,提倡发扬个人学习反思,同伴交流讨论,专家点拨引领的原则,从实际出发,针对我校教师队伍的结构特点,探索总结出一些灵活多样又极富实效的培训方式和途径,形成“学习—实践—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反思—再实践”的培训模式,使培训取得实效,达到预期目的。
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在校本培训中,我校特别针对35岁以下青年教师提出严格要求,不仅要求青年教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而且加强了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行为的培养,开展了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注意引导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分析、反思、实践、总结,促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明确性、示范性、参与性和效能性的特点。
学校开始围绕主题“有效教学展风采,青年教师促成长”开展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共有23名选手参加,竞赛内容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美术、音乐、信息共8个学科。通过9个周的竞赛,评选出各学科1—3等奖各一名。并选派一等奖获奖教师4人送课到对口支援学校龙马、关锁小学,促进了校际间的交流。通过竞赛锻炼了一批求真务实的青年教学骨干,为各级课堂教学竞赛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评审储备了后备人才。其中,青年教师赵哲睿和海霞在区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5、班主任培训,培养德育工作骨干。
重在培养年轻、优秀、骨干、特色班主任。培训工作中,考虑逐步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对班主任的“德、能、勤、绩” 进行考核,完善一年一度的聘任和评选制度,确实形成班主任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基本上建立起了一支适应我校可持续发展的班主任队伍。年内,派出10名班主任到曲靖参加魏书生教育思想大型报告会,并在学校做了学习交流。
6、教研组长培训,开展学科组教研活动。
加强对学科教研组长的培训,发挥学科教研组长的教研带头作用。派出年轻的教研组长参加进修学校的培训,提高教研组长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基本上建立起一支适应我校可持续发展的教研组长队伍19名。为了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结合学校的教学实际,教务处把教师分为三个大组(数学、语文、专科)利用周三、四、五下午开展教研活动,本学期数学组参加进校组织的《创新课堂》听课及讲座,语文组看窦桂梅等名师的作文教学光盘,寻找作文课的最佳教学方法,专科组开展教师专业技能展示活动。不同形式教研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的发展,缩小了教师间和学科间的差距,同时彰显了学科特色。
(二)走出校门,增长见识。
通过外出学习,观摩课例等方式,加强各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教师。每年,学校都要从有限的经费中拨出专项资金,选派多名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本学年共有44人先后参加了全国中小学德育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创新高级研修班培训、全国名师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观摩会、到呈贡师大新校区参加听华应龙名师专题讲座、到昭通参加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观摩、到广州参加“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应用,移动设备优化数学教学”培训、到曲靖参加魏书生大型报告会、参加新课标解读讲座。每次 都安排外出培训的教师在教师大会或学科组进行交流,把教学前沿的信息介绍给教师,提高教师外出培训的效益。
鼓励教师利用晚上及周末的时间进行网络研修,收看名师课堂视频、借鉴优秀教学案例,提高各科质量,强调反思的记录要个性化,要多关注教学目标,知识点的达成情况。并鼓励教师把日常的教学经验、教学感悟加以梳理,积极撰写论文发表,教师重视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一学年来教师中有46人撰写论文参加官渡区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三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16人获三等奖。24人参加《云南教育成果》系列活动—第八届云南省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论文评选(官方)。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16人,三等奖7人。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19人参加第九届云南省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论文评选。青年教师谭傲菡参加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技术启迪智慧”项目《平面图形的密铺》荣获年度优秀课例评选一等奖。
学校还在有限的经费中拨出6千多元为教师订阅有关教学指导方面的书籍100多种供教师学习。并要求教师学习后,写读书笔记,每月2篇,一学期8篇,于学期末交教务处检查。每学期初利用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开展“读好书,求新知”读书交流活动。
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平时教师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基本功——毛笔字和钢笔字,学期末上交毛笔、钢笔书法作品,开展评选活动,以此来促进教师单项基本功的不断提升。
为了促进学校间的交流,推动学校间的均衡发展,与关锁中心、龙马中心两所手拉手学校开展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展示各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互相借鉴、互相促进。
四、校本培训成效显著,校本培训模式初步形成。
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取得了初步成效:
1、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广大教师真正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其次,教育理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校本培训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学校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阵地,第三,广大教师的终身教育理念已经初步形成,教师们深切地认识到,接受终身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自身生存的需要。通过培训,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策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现代教育思想和先进经验已经转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行动,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自觉性。
2、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和教师专业成长模式。
目前,我校构建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主题式校本培训模式,即集中培训与个人研修相结合、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科)研相结合、同伴互助与同课异构相结合。同时,也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模式,即“学习—实践—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反思—再实践”。
3、推进了教育科学研究的进程
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广大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教学随感、案例分析、科研论文,具有科研精神的教师队伍正在逐步壮大。
4、有效的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成长,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2011年学校先后获得昆明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10年、11年连续两年被官渡区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官渡区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在今后校本培训工作中,始终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校本培训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实现“学生成长、教师幸福、学校优质”的办学目标而奋斗。
(昆明官渡区张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