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知古今
(2024-05-07 05:13:14)分类: 随笔篇 |
我是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女儿。爹叫周宇,娘姓白,家里有三儿三女。靠着几亩薄田,倒也能一家温饱。
银州虽是小县,亦有一些没落贵族。这里最大的贵族姓赵,听说还是秦国国姓,不过到了这里,只是靠着名声,花天酒地,霸占着银州罢了。赵氏一家现在的主人是赵轩,膝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赵燕儿,大我一岁;小女儿叫赵莺儿,与我同年,和我挺合得来。赵燕儿仗着自家的名声飞扬跋扈,经常欺侮百姓,但却并不影响我跟莺儿的感情,每次家里被赵家欺负,她都会尽力帮忙。
秦献公二十一年冬,爹爹去世了。由于年成不好,交不上赵轩所谓的“免徭税”,赵轩大怒,给未交钱的人安排了繁重的徭役。县里很多人都不堪折磨,相继去世,爹爹也是其中之一。
记得那一天,奄奄一息的爹爹拉着娘的手,声泪俱泣道:“国家无法,民不聊生,若无变法,国将不国。悲哉!悲哉!”
那一年,我刚满八岁,家里最大的大哥亦刚刚成年。从那天起,一家的安宁结束了。
从此,一家人的生计只靠母亲织布纺纱、体弱多病的大哥种田,还要负担赵轩的欺压,日子极为艰难。小小的我,已学会了背着大大的箩筐上山拾柴。一起拾柴的,还有一些和我年岁相当的孩子,每人脸上都是愁苦。面对这一切,我只有叹口气,埋头捡拾地上的枯枝。就这样,挨过了四年。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登基,欲变法图强。
秦孝公元年的一天,县里来了一个陌生人。正是那个人,改变了我和许多天下人的一生。
那天,我刚拾柴回来,遇上了赵轩和燕儿。因一时走神,冲撞了赵家的马车,燕儿受了惊吓,哭闹着要将我处死。我吓坏了,看着家丁向我逼近。突然,一个陌生人站了出来,给了赵轩银两,把我救了出来。我打量着这个人,只见他一身麻布长衫,一个小小的背囊,一身英武正直之气。他说,小妹妹,别怕,你安全了。他还说,他叫卫鞅。我请他到家里坐坐,他没有拒绝。
到了家里,娘听了事情经过,对卫鞅千恩万谢,拿出了仅有的粮食招待他。吃完饭,卫鞅和娘聊了起来,内容我不是太懂,只隐约听见“国家落后,人民疾苦”“立志改革”、“变法”之类的字眼。卫鞅走时,娘很高兴的样子,还对我们说,好日子就快来了。
公元前359年,卫鞅觐见秦孝公,提出变法条例,孝公大喜,任卫鞅为左庶长,公布新法。
秦孝公二年,我们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好消息:卫鞅面见秦孝公,得赏识,颁布了“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立战功;废除旧贵族;推行县制”等一些以“法”治国的法律。此令一出,在银州压迫百姓多年的赵家终是撑不下去了,失去了权利,其家人被忍耐多年的百姓当街打死。只有莺儿被娘救下并收留了,家里又多了一个妹妹。
后来的日子就安宁多了。没有了赵家的压迫,又有这样利民的法律,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莺儿自小喜诗书,可谓蕙质兰心,也教会了我认字。娘见我们这样好学,便让三哥教我们诗文。我们的日子,又渐渐恢复了曾经的幸福。
时间就这样流逝。一年又一年,当年的垂髫小儿都已长成了。
秦孝公五年,我嫁了人。夫君是附近镇子里的人,名为杜三郎,大我三岁,也是百姓人家的儿子,亦算门当户对。按主客分家的规矩,三郎为士兵。三郎极善良憨厚,又能文能武,我们的日子还算美满。
秦孝公七年,第三次河西之战开始。全国征兵,主民们都跃跃欲试。三郎很兴奋,道:“六儿,卫鞅大人按爵授功,杀一头赏一爵,我定要奋勇杀敌,让你过上好日子!”出发的那天,我站在家门口,他对我说,自己定会凯旋归来。说完,便踏上了行军的道路。
这一去,就去了三年。
三年间,我仔细了解了天下的局势与卫鞅的改革。分析得越仔细,我便越担心。卫鞅的变法固然是利国利民,可富国强兵,亦可使百姓生活安定,可是,到底是太过“法制”,当中诸如“连坐”等暴力手段,实在太过霸道,时间一长,秦国未必不会成为“虎狼之邦”,迟早民怨沸腾。况且,卫鞅的改革大大地损害了贵族的固有利益,难保他们不会群起反抗,到时候,则又是战乱不堪了。不过,我仍然佩服卫鞅的胆识与魄力。毕竟,敢于与贵族、守旧者作斗争,为人民说话,不顾自身利益,他的勇气,真真值得我们敬佩。
秦孝公十二年,三郎回来了,带着国王的赏赐。由于立了战功,被封为五品大夫,官职不大不小,也勉强能算个大户人家。本以为这就是幸运,可为国效力,但几年后,三郎终是不堪兵将争功、官员排挤,便毅然辞官,携我归隐。
此间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与老师公孙贾。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复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变法日久,秦民大悦。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
公元前351年,卫鞅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史称为商鞅。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谋反,商鞅逃亡至边关,欲宿客舍,结果因未出示证件,店家害怕“连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毙”;欲逃往魏国,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帅,亦不愿收留。后来商鞅回到商邑,发邑兵北出击郑国,秦国发兵讨之,杀商鞅于郑国黾池,死后尸体被秦惠王处“车裂之刑”,灭商君之族。
后来,秦孝公驾崩,秦惠文王即位,卫鞅立刻被贵族们诬告处死。早已辞官退隐的我们仍住在银州,这个消息传来时,我已是五个孩子的母亲,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听家仆说完这件事,我缓缓起身,拿起一卷竹简,提笔写下一首悼词,然后把它置于火炉。商君啊商君,你的变法,拯救了人民,却连累了自己。“作法自毙”背后,是否后一丝痛楚?你是否还记得,那年你救下的小姑娘?她的命运因你而改变。不,天下多少百姓,都因你而重生。不管后人对你评价如何,不管历史对你是褒是贬,你永远是我们心中敢作敢为、为民造福的商君。即使被人贬为“大逆不道”,在人民的心中,自有你的伟大。
火光中,隐约可以看见,那一首《商君痛》:
“呜呼!哭我商君,万古强臣,昭昭大德,磐磐大才。更法立制,富我国民,收复河西,雪我国耻。商君蒙冤,天地混沌,人神共愤,山河同悲!”
君慕秦为七国霸,
若无变法可强秦?
中华青史无双圣,
万民俯首痛商君!
(昆明市官渡区徐钰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