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五不能

分类: 家长篇 |
如果把教育比作一棵树的话,家庭教育是树根,学校教育是树干,社会教育是树叶。显而易见,家庭教育是根本,是基础。
俗话说,孩子是家长一生中最大的投资,而且随着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早,那在育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应该避免哪些教育误区呢?
不能用不一致的规矩管孩子。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是部分家长常犯的错误之一。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随意性很强,没有原则、规矩,或者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对于孩子同样的行为,有时会受到处罚,有时会得到表扬,有时则被家长忽略。长此以往,不但使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降低,还会使孩子养成没有是非标准、凡事随自己情绪而改变的习惯。
不能当众批评孩子。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很多家长会当众批评孩子,殊不知这是一种极易伤害孩子自尊心的沟通方式。常被家长在大庭广众中批评的孩子,自然而然会产生退却行为,而自尊心强的孩子只会独自生气。这些孩子的人际应对技巧自然不容易朝正向发展,一旦孩子形成“不好相处”的性格,对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的交往沟通带来非常大的阻碍。
不能吃饭时教育孩子。吃饭是一种享受,是一次交流,是一场团聚。而美好的聚会,大部分都是在家里面。一些孩子吃饭的时候战战兢兢,吃得非常快。为什么快呢?就为了让家长来不及批评他。饭吃得太快对肠胃不好,不利于食物的吸收,更谈不上什么餐桌礼仪了。
不能对孩子唠叨不休。唠叨是很多家长的“通病”。家长之所以唠叨是觉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现不合自己的要求,但又怕孩子不注意、不改正,因而时时提醒、事事提醒,这样就形成了唠叨的习惯。过分唠叨会使孩子觉得家长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心生不满,甚至产生很强的逆反心理。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给孩子一些空间,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不能过度保护孩子。过度保护、监督孩子是很多家长都存在的问题。他们总觉得孩子还小,还不能独立,因而对孩子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方位式保护。但这样的保护会弱化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家长过分保护孩子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所以,家长应该把“只要孩子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创新精神,更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家庭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