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知识面
(2024-04-19 07:18:24)分类: 教师篇 |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了解发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主要来源于课文,学习渠道十分有限。不可否认的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十分有限,这样导致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比较狭窄,无法获取很多课外的知识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教学内容为切入点,搜集与教学相关的一些知识,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语文,提高语文教学的灵活度。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距离学生实际生活比较远的知识,学生比较陌生,如果直接讲解,学生接受起来难度较大,且在学习后很容易忘记。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利用微课分解知识点,融入新的讲解内容,通过对知识的拓展,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加清晰,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以《己亥杂诗》为例时,这是一首古诗。古诗内容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年代比较久远,理解起来难度较大,有不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比较被动和消极。尤其是在古诗中,经常会出现一词多义的情况,学生很难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掌握。所以,教师首先可以制作关于作者龚自珍的视频,对诗人的主要事迹、生平以及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进行简单的介绍,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其次,教师可以出示关于这首古诗朗诵的微课视频,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感中体会这首诗中的感情基调;最后,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一些字词挑选出来,利用微课展示字词具体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些字词在特定的语句中的具体意思,帮助学生积累古诗的技巧,降低古诗学习的难度,深化学生的古诗学习。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语文要素、学习方法多是通过单元导语、课后习题、泡泡、交流平台等方式呈现的,但简单的几句话对于小学生来说,点明了方法和目标,却没有具体的过程。对于这些学习方法的逐步掌握,我们也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详细讲解,展示出学习过程,让学生在“亲历”中习得方法。比如学习批注,我们就可以在微课中展示批注的过程和不同的批注形式,让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实践,就会大大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效果。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微课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辅助教学形式。所以语文老师应以教材内容为切入点,合理地运用微课,让阅读教学的形式更丰富,内容更精彩。(昆明官渡区尹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