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上育习惯
(2024-04-05 07:24:55)分类: 教师篇 |
一
、阅读自学的习惯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阅读是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学习的学习方式。阅读是认识过程,不是盲目去读,是经过学习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阅读习惯可从两方面培养:
书本知识阅读。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很容易遗忘,因此在课后要多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温故而知新 ”,加强知识的巩固。
课外阅读。书本理论性强,学生阅读起来感到单调、乏味。通过课外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使其思维更加开阔。比如,阅读一些化学史故事,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探索创新精神;阅读化学科技前沿成果,树立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它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
二、练后反思的习惯
错题重做。应该把发下来的错题重新做一遍,弄清楚是因为粗心大意错的,还是知识点未掌握错的。如果是知识点未掌握,就应该几下错误点,当老师讲解时具有针对性地听和思考。
认真改错。在改错过程中,要有错误原因分析及正确的解题材过程,及类似题目的训练。要做到做一道题而会做一类题,融会贯通。
最后,将做错的题整理在错题本上,并归纳出该题考查的知识点。错题集可为后面的复习做准备,帮助指导哪些知识是易混淆、易遗漏、难理解的,复习时重点强化。(昆明官渡区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