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三要素
(2024-03-24 09:05:05)分类: 随笔篇 |
家庭教育要收到成效,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要有合格的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影响极大。合格的家长,才能教育出合格的孩子。俗话:“有其父,必有其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合格家长应具备以下条件: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这包括五层意思:一要明确孩子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家长对孩子既有抚养的责任,又有教育的责任;二要明确孩子要全面发展,才能适应社会需要;三要明确家教的任务是教孩子做人,使孩子成长为合格的公民;四要明确孩子变化大,可塑性强,教育孩子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五要明确孩子长大了要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要有“为国教子”的责任心、使命感。其次,家长能为孩子作出良好示范。这就要求家长有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能正确地看待人生、看待社会,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在言语、行为、仪表、为人处事等方面严于律己,言传身教,成为孩子学习仿效的榜样。其三,要进行自我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谁能进行自我教育,那他就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可见,家长自我教育是教好孩子的重要条件。家长要成为合格的第一任教师和孩子学习的榜样,就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自我修养,使自己的思想行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统一。其四,有科学的教育方法。科学的教育方法,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家长教育有方,教育得法,就应该学习一点家政学、教育学、伦理学、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不断改善教育方法,总结经验,研究探索教育技巧,提高教育水平。其五,有一定的家政管理水平。作为家长,要有管理家庭的头脑,要有效地管理家庭经济,善于处理好家庭事务,树立良好的家风、家规,建立和谐友爱,欢乐融洽,民主平等的家庭关系,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家庭环境。
第二个要素是:要抓好早期教育。有的家长不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以为“人大自通”、“人大自巧”,以为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师的事。其实不然,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习惯、语言、思想、态度、情绪、性格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若基础打不好,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培养。家长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宋代学者袁采说:“教子当在幼”,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则主张:在孩子懂得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时候就要进行教育。家长应重视对儿童的早期引导,赶在学校、社会教育之前,施行及时有效的教育,特别是使孩子形成良好习惯。古话说:“性相近,习相远”。习惯对人的未来影响甚大。从前孟母为使孟子有形成良好的习惯的环境,三次搬家。今日家长欲使孩子将来成为有用的人,就应该引导孩子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说老实话,做老实人,通道理、讲礼貌、爱劳动、勤学习。孩子有了这些习惯,也就奠定了做人的基础。
第三个要素是:要有良好的家风。家风,是家长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习惯特征,为人处事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风气,家风能对孩子的品行、观念、意识、习惯、意志、能力等的形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家风对孩子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在良好家风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思想品质好,行为端正,能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自觉地从善弃恶,抵制不良倾向,近墨不黑,出淤泥不染。
如何营造倡导良好家风呢?家长必须从自己做起,正确看待生活,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贪图享受,不追求奢华。如此,家庭就会形成俭朴之风,孩子就朴实无华,不会把精力放在吃喝玩乐,追求时髦上。家长做事认真负责,有条理,讲求实效,家庭就会形成务实之风,孩子做事就不会马虎随便,乱无头绪。家长勤奋,爱劳动,孩子就能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家长遵纪守法,按时上下班,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孩子就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学校规章。家长严于律己,注意自我修养,思想境界高,勇于自我批评,孩子就有自知之明,能严格要求自己。家长遇事沉着冷静,有耐心、讲道理、尊重人,孩子就不至于动辄急躁、恼怒、发火。家长懂得养生,自觉锻炼身体,乐观开朗,孩子就会爱护身体,保持身心健康。家长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生活、社会,充满积极进取精神,家庭就洋溢正气,孩子就不至于“走火入魔”,偏见、消沉、不思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