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优良风
(2024-02-25 05:44:08)分类: 家长篇 |
“植根沃土基础深,警训箴言沉甸甸。”一个人是资质平庸,还是天赋异禀,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的努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实,环境影响也是极其重要的,它包括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现实环境这三个方面的影响。
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是最广泛的,因为我们最早接受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在良好的家风的熏陶下,我们也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拿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来说吧,孟子小的时候由孟子的母亲抚养教育。孟母在怀着孟子的时候,就十分注意胎教,她说“我在怀着孟子的时候,座位不正,我不坐。食物切的不规范,我不吃。”
关于孟子小时候的事,还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孟母三迁:
孟子小的时候,家住在一片坟场附近,孟子就和小朋友学着做哭丧这一类的游戏,孟母认为这种环境不适合儿子居住,就迁居到一个集市旁边,孟子又开始学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认为此地也不适合儿子居住,于是又迁居到一个学宫旁边,孟子就学着做一些读书学习,文明礼貌的游戏。孟母认为此地非常适合儿子居住,就定居了下来。这就是中国著名的典故“孟母三迁”,也是我国传承良好的典范。
关于孟母对孟子的教育还有一个“子不学,断机杼”的典故,孟子小时候不好好读书,有一天没放学就回到家里来了。孟母非常生气,就把织布机上正织着的布剪断了,对孟子说:“这布剪断了,也就前功尽弃了,你读书学习就如同织布一样,靠日积月累,如果间断了·,也就前功尽弃了。不读书学习,没有知识,就有可能沦为盗贼!”在孟母的教育下,孟子刻苦读书,认真学习,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个典故,也成为了一个成功家教的典范。
还有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的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对周家的家风家规也十分重视,他自己没有亲生的孩子,但周家是一个大家庭,和普通家庭一样有生老病死,就业上学等问题,著名的“周恩来的十条家规”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展板上醒目写着。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自我服务”“生活要艰苦补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能说出与周恩来的关系”“一律按要求来,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周恩来这十条家规是由晚辈们根据周恩来平时对他们的教育总结出来的。周恩来没有写在纸上,而是写入了后辈心中。周恩来曾对晚辈们说过:“不要因为我是总理,你们就以为自己有什么特殊之处,我是国家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
在我的家里,关于礼仪方面的话题也是提得最频繁的,尤其是待客之道,一定要尽显地主之谊。问候方面也格外重要,特别是认清全族的辈分这一点,每个人都一定要分清对各个长辈的尊称,切不可张冠李戴,这也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要求我做到的。但我总是投机取巧,虽然逢人就问候,但都只是客套几句,不叫具体的名讳称谓。有一次我向一个长辈问候,和平常一样投机取巧,想蒙混过关,他就揪着我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我在心里把所有长辈的辈分顺序都想了几遍,还是没有想到关于他的信息。我只好偏头看向身边的妈妈,希望得到她的暗示,还好妈妈也懂得我的小心思,仅仅三言两语,就让我明白了他在家族里的辈分。投机取巧,蒙混过关说的就是我了,从那以后,我对家里人的称呼就再没出过错误。
在我们家吃饭也是一门学问,人到齐了,才能上桌。长辈先动筷,小辈才能开动,正位只有辈分最大的和请客的主人才能坐。这些家风,深深的影响了我。
“家庭教育寄情钟,碧翠春光拥柏松。”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们的心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德育都是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家风虽小事,关乎于大国,对家庭而言,家风正,民风淳,民风淳则社会清,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中华民族良好的家风是必不可缺少的。(云南曲靖市黄卫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