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教应关注

(2024-01-21 08:38:29)
分类: 家长篇

问题的提出:为响应国家教育政策和新时期教育要求,以及更好地跟进、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我校特针对新时期(初中阶段)家庭教育现状、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题分别针对学生和家长展开,其中家长的客观题为19题,主观题2题;学生的客观题为49题,主观题为2题。针对家长的问题涉及孩子的理想、沟通、补课、经济、早恋、、择校、上网和热点、难点等相关问题,而针对学生的问题主要是家庭关系、压力、沟通、上网、阅读以及与青春期相关的一些话题。

从问题的设计结构看,这些选项基本上涵盖了家长和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尤其的主观题,将主动权交到学生和家长手里,让老师可以通过问卷结果,对学生和家长的主要思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将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后发现,这些问题恰恰形成了几组不同视角的矛盾:

1、“爱的矛盾”:健全教育的期待与家庭分歧的矛盾。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半学生是跟父母居住,这个数据无疑告诉我们,另一半学生来自残缺家庭,甚至是破碎家庭,留守、单亲、离异等问题本身不是孩子的直接原因, [1]但肯定会对孩子造成直接的影响。当然,从父母的主观愿望出发,肯定不希望孩子受到影响,但孩子处在这样一个敏感的年龄段,肯定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这样一来,虽然父母希望孩子能得到健全的教育,但受家庭分歧的影响,孩子心理难免存在阴影,甚至会带来负面的成长效应。

2、“知的矛盾”:兴趣、素质教育与分数、录取的矛盾。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主动、全面发展,但还是免不了要关心每次考试的分数;学生都希望老师、家长不要给自己施压,但面对高中尤其是重点的门槛不得不放弃某些爱好而一心向学。这样一来,学生的主动的、被动的压力堆积一道,除了正常的家庭作业,还得硬着头皮完成父母给订制的补习班“加餐”。

与此同时,父母还有意无意地会拿优秀学生来做对比,本是希望以此刺激自己的孩子进取,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此举既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忽视了孩子的差异性,让孩子在差异中获取的不是动力而是挫败感。

3、“沟的矛盾”:沟通与代沟,青春期的隔阂。

代沟问题很普遍,关键是沟通。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波动、自我,渴望与异性交往,这些在很多家长那里是堆棘手的问题,甚至演化成了语言隔阂、情绪冲突、家庭暴力。尤其是早恋问题,成了一些家长和学生冲突的“活火山”。

当然,这个问题的出发点都是有道理的,父母担心孩子受到负面影响,希望孩子能专心学习;而孩子希望父母给予足够的自由和尊重,给他们足够的私人空间,尤其是早恋问题,希望多点信任,少点猜疑。

这些问题具备一定的广泛性,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家庭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直接效果,也迫使我们不得不正视个案特殊性与普遍想象的交汇问题。(昆明官渡区张丽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知儿童哲学
后一篇:创优质课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