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赛显业精
(2024-01-17 15:05:59)分类: 教师篇 |
2023年末,第29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复赛在昆明市第三中学本部正式拉开帷幕,参与本次复赛的共有来自数学、物理、生物、地理和体育的八位教师。
第一节 数学赵金荷老师讲《角的比较与运算》。赵老师首先通过类比“线段的比较”,归纳出角比较的方法,这也是本节课知识产生的起点,为准确的判断大小关系,进而引出角的和差问题,形缺数时难入微,通过用三角板拼角,巩固角的和差关系,将和差问题特殊化,得到角平分线的相关概念,从大单元教学设计出发,角的比较和运算、线段的比较与运算,二者的研究角度、研究方法相同。其认知思维过程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数形”结合,把几何意义和度数的数量意义结合起来,这是几何学习必须建立的思想意识。二是类比学习,按知识内容,线段的比较、和差、中点与角的比较、和差、角平分线(角的倍分)是类比性知识;按叙述方式,均采用“图形”—“文字”—“符号”语言综合描述所研究对象。
第二节王园静老师讲《角》。《角》是一节概念教学课,通过优化数学概念教学案例及教学设计,以问题解决为线索而展开,以探究式教学法为主,引导学生建立概念探究的方法与结构,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氛围中愉快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角、动手画角的过程自己归纳总结出角的两种定义,从中感受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经历自主探究的角的四种表示方法,体会用数学的语言表示世界;运用角度的单位换算解决现实问题,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学生在探索新知、获取知识的同时,看到自身潜能,增强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养成积极探索的精神和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魅力。
第三节 生物孙海超老师讲《开花和结果》孙海超老师打破教材解剖花→模式图讲解传粉和受精→模式图讲解结果的顺序,重新整合教材内容,以“呈贡桃花开放的美景和呈贡脆桃的美“实””为情境,提出核心问题:美景和美“实”的联系?开头设置2个活动:“实”之美——解剖认识果实结构,感受果实层层包裹的精妙之美;“花之美”——解剖认识花的结构,感受花结构复杂却井然有序的和谐和智慧之美。接着通过“问题引导→提出推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让学生推测花和果实的对应关系,然后寻找证据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碰撞点为契机引出“开花”和“结果”之间必须经历“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运用比较、归纳、推理、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等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分析问题的科学思维和关键能力。结尾以美景到美“实”过程的漫长和艰辛,使学生感受生命之“美”。最后以此借喻在生活和学习上——成长是不断突破和充实自己的过程,祝愿学生不负时光,踏实努力,借今天花开,遇见未来结果的自己。
第四节 地理张涛老师讲《聚落—人类的聚居地》。本节课用原始人部落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主要情境线索,以四大模块依次讲解了聚落形成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聚落发展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聚落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以及城乡聚落景观差异对比,最后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的利用与保护,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组织形式,通过希沃白板软件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活动参与度高,教学结构完整,教学重点突出。
第五节 物理 金海涛老师讲《力。本节课以游戏引入——不让气球落地,在小游戏中缓解学生紧张情绪,融入课堂,引发学生思考,得出上课主题,并为后续环节埋下情境伏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大量“熟悉”的现象中归纳总结得出“陌生”的力的概念,体现 “从生活到物理”的理念,建立学生的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同名磁极小车相互排斥、弹簧拉钢尺2个演示实验和亚运会赛龙舟、神州十七号发射的2个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特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用弹簧拉钢尺这个现象过渡到力的作用效果,用气球挤气球、让学生亲自挤压玻璃瓶观察微小形变进一步得到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结合课前小游戏——不让气球落地,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提供真实素材。以中国古代墨子的《墨经》中关于力的记载为材料,让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感知研究的过程,升华民族自豪感。最后结合教材插图,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一个小结,并布置学生实践性的课后活动,完成本节课教学。
第六节 物理杨姝晴老师讲《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本节课为沪科版第六章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第1课时,整节课重在突破了两个重难点:弹力的概念和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用弹弓弹射玩具的例子贯穿始终。课堂先以橡皮筋和铁丝的形变区分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接着以弹弓弹射玩具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弹力的产生,总结弹力的概念,让学生用拉橡皮筋和拉弹簧的活动巩固和理解弹力的产生,再分开对生活中的弹力进行学生举例和教师点拨。然后以弹弓的两次弹射做对比引出实验探究形变大小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得到结论后依据实验结论逐步引导学生自制弹簧测力计,并验证自制的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明了,教师能够一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探究,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第七节 数学 方园老师讲《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李方园老师以丽香铁路的开通为背景源于实际引出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始于方程得出分式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功在于在于正确的转化,类比整式方程的解法探究得出分式方程的解法,引导学生不断修正得出分式方程的最终解法,再通过视频介绍数学史,让学生明白知识形成的过程是不断修正得出的,接着自主独立完成巩固练习,让做对的学生帮扶其他同学达到“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又通过纠错让学生加强概念,最后总结目前所学的解方程的核心是“化归思想”—化繁为简、化多元为少元、化分为整。
第八节 体育鲁春兵老师讲《竹竿舞》本教学设计以《2022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指南,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理念,通过渗透民族体育文化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练,能充分激发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竹竿舞》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其终身体育奠定一定的基础。本课当中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在练习和比赛当中掌握竹竿舞的节奏,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