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的创新

(2024-01-10 05:11:27)
分类: 教师篇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发现:历史课不受重视,被视作“副”课。因未纳入中考科目,成为很多学校课程设置时的“边缘”课程,可多可少,可有可无。对于学生而言,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跨度大,时间长。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时间地名、历史事件,让学生学起来头痛,记起来犯愁,对学习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学习随便应付,考试突击背诵,照样及格过关,甚至有学生戏称学习历史就是“贝多分”。所以宁可多解一道数学题,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多花一点时间在历史学习上。中学历史教学步履维艰,尤其是乡镇中学历史教学越来越走向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

作为多年从事历史教学工作的中学教师,日益感到困惑,迷茫。多年积累的课堂教学经验发挥不了多少作用,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对新的学生也越来越不适合了。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式下,自己曾“引以为傲”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改变历史教学的现状,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扬弃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新课程改革,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探索和创新,来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在历史教学中推陈出新,努力探索适合学生心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下面我就以教学中一些具体做法来谈谈自己创新教学的体会。

引入新课程理念,更新教育观念。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课程带来了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的变化,而最根本的是教学理念的变化。课程既是知识,又是经验,还是活动。只有真正被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教学要和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容器。教育环境、情感关系、体验活动等隐性的、非传统的教育因素都是学生身心发展的有价值的教育因素。

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和环境的整合。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设计者。教学是课程开放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互动学习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的主渠道,新教学必须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程的重要性。勇于深挖教材内容,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创造性地构建新颖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主体。还应侧重于对自身教学问题展开研究,注重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技艺的提炼和总结,教学研究应以探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为基本点。努力提高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结合校本实际,灵活应用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法、互动学习法等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以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昆明官渡区高耀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共谋开新局
后一篇:通向幸福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