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赛促进步
(2023-12-25 05:27:27)分类: 教师篇 |
近期,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及冠益中学入职5年内的7位高中英语教师:肖妍、葛祖晓、张迪、石景艳、邹双雪、王婧、王洁英在学校刻录播教室开展了2023-2024学年青年教师课赛。学校特邀了昆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王雯老师和云南大学附属学校呈贡校区教研组长申原源老师担任此次竞赛的评委,全体高中英语教师全程观摩。此次课赛采用同课异构的模式进行,课题内容为授课教师针对给定的同一语篇“Three Thank-you Letters”,根据自己理解自定课型并进行教学设计。七位青年教师在她们的师父指导下同台竞技,就同一语料解构、重建了7节课型各异、精彩纷呈的英语课。
葛祖晓老师带来的课型是Reading and thinking. 葛老师深挖文本育人目标,一开始就以赏析一封感谢信为引入,带学生感谢他们的老师—黄英华老师,以此为情景带入阅读教学,学生能更有代入感。教学中以“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重点引导学生领悟感恩的意义,在认同这一主题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考虑到原文本的难度略高于高中生的英语水平,在处理文本时,葛祖晓老师帮助他们降低难度,积极输出。
张迪老师将给定语料解读为高中英语人教版2019必修三Unit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课外拓展阅读课,给我们带来一堂精彩的“读-思”课。张老师在引入时先回归教材,讨论中国节日和相关表达。带领学生复习已学知识点并将给定文本作为阅读素材进行解析。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张老师先进行阅读策略指导,略读和扫读阅读策略一直贯穿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通过略读选出文章结构并匹配每部分的主旨大意。又通过扫读找出两个问题的答案。同样是通过扫读找出作者三封信不同的回忆内容以及感谢内容,让学生完成表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课堂最后依旧回归教材,理解庆祝节日的目的。
和前面老师不同的是,石景艳老师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堂“读-写(Reading for
writing)”课。石老师是以猜节日游戏引入文本里的感恩节,但她的教学重点并非理解文本,而是通过这篇文章,理解作者呼吁人们要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勇于表达感谢。石老师在原有语篇的基础上自己写了一封信——《作者给父亲的信》作为附加语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谢信的范例,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给父亲的信学习感谢信的结构和句式表达,为学生后面写的部分提供了语言支架。最后展示环节,石老师邀请了三位同学朗读自己写的感谢信。
王婧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堂“读—思”课。作为本次参赛教师中教龄最短的青年教师,王老师自信大方,教态亲切自然。课堂一开始,王老师“假摔”,感谢上前扶她的女同学,从感谢书签引出教学主题。带领学生了解感恩节来源和庆祝活动,从Who, What, How三个方面总结感谢信结构并评价作者写作目的。她还带学生分析了文本中出现的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运用暗喻和对比两种修辞来提升表达。
最后,王洁英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基于语篇的高考阅读技巧讲授课。王老师从文本的体裁出发,将课堂重点放在获取和整理语篇重要信息、语篇特征,概括和整合语篇主旨大意。先将阅读解题策略呈现出来,然后带领学生理解文章总分总的结构,情节的起承转合,讲述事件经过,体现人生道理。基于语篇和高考对记叙文的考查,设题4个,让学生站在出题老师的角度来处理记叙文文本。引导学生领会理解做阅读题、记叙文阅读题的方法。
7位青年教师授课完毕,申原源老师和王雯老师对她们的课堂表现和新课标视野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给出了高水准但贴近课堂现实的点评。申原源老师首先肯定了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及冠益中学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的素养。多种呈现方式展示出的同一语篇、不同课型的设计均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教案体系性强。然后申老师逐一评价了7位青年教师的课堂表现,申老师即肯定了老师们的优点,也分别有针对性地对7位老师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肖妍老师的课设计思路清晰,但如果把导入部分再简练些、完型填空的情绪线再明朗些就更好了。葛祖晓老师在师生互动方面做得比较好,但缺乏板书设计,教学肢体语言有待提高,重点不够明晰,处理文本时阅读策略不够明确。张迪老师的教学设计有大单元观念,教学回归教材,设计的活动丰富多样,课堂留够时间给学生,如果再注重教师给学生的及时反馈以及在学生表达的部分给学生提供语言脚手架,呈现出来的效果可能会更好。石景艳老师的英语素养不错,课堂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但处理阅读的时间可以再延长一些,并应注意把教学设计里提到的评价活动落实到课堂里面。邹双雪老师对学生的写作有呈现,但处理阅读用时偏长。王婧老师的教学设计有一些小巧思,但学案与PPT的匹配程度不足,语言素养有待提高,活动前指令要求简洁明了。王洁英老师的优点在于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但应关注课堂设计时间分配和堂活跃度。申老师作为一线教学名师,还和全体高中英语教师分享了她在日常课堂中如何让学生实现从知识到语用的转变,尽量做到课堂全员参与。申老师强调到:文本主题意义的探究一定要串联真实语境以达成教学目标。
最后,王雯老师进行总结发言。过去几年王雯老师一直是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及冠益中学高中英语青年教师课赛的评委,真切看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年轻教师间有竞争,更有合作。比赛素材就是给定的同一语篇“Three Thank-you Letters”,7位青年教师呈现出来的四种课型却各有侧重,她们的课堂设计都是基于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挖掘。比赛素材如果是以教材为主,那参赛者可能会因为过多借鉴别人的设计成果而导致同质化严重,缺乏自己的理解和设计。每位教师都该有自己的特点。随后王老师先带我们从理论高度带深挖所选材料的主题意义。她用图式展示英语课程内容包含六个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以所给材料分析这六要素,并提醒大家就像学生解题一样,要是进行教学设计也要在熟读给定文本后确定课型,不同的课型侧重点和时间分配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设计读思课,那老师的设问能力要很强,要有完整的问题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高阶思维。至于思想如何外显,那就需要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是读写课,一定要留够时间给写作,写的作品要有呈现和评价。除了今天呈现的四种课型外,王老师指出这个语篇也可以处理为读后续写等其它课型,带领我们探究这个语篇处理时更多的可能性。之后王老师对7位青年教师的课堂表现点评细致到位,还穿插了命题的能力考验,包括监测到的学生课堂参与和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用语、学案和PPT中存在的瑕疵。王老师强调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不要预设太多,还要做到教学评一体化。王老师的点评鞭辟入里,让我们受益良多。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通过此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我们感悟到的不仅是理念与实践的交融、思维与智慧的碰撞、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更是求实人勇往直前、锐意进取、孜孜不倦的追求。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全体教师将继续努力,为新时代教育增添一分新的活力和生机。(昆明市官渡区杨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