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堂上阅读

(2023-12-18 21:30:31)
分类: 教师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突出要多读,重视积累,只有通过多读,朗读,诵读,才能积累大量语言材料,形成良好语感,形成富有成效的语文能力;还突出能力的培养,阅读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经验,接受教育,增长才干的一种重要能力。所以要重视阅读教学,针对以上山区小学生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指导:

1.培养山区小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课堂上如果不积极思考问题,就容易分心、走神,学不好。在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遇到困难,要让学生尽可能自己解决,而不是动不动就依赖老师。除此,还要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习惯。山区小学生的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大多以老师讲为主,但素质教育提出,要让学生全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因此,老师作为阅读教学的组织者,要调动学生主动交流,主动操练,主动思考,培养积极参与课堂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间接的习惯。在阅读理解遇到疑难是很正常的。少部分学生善于请教老师,大部分学生则不吱声,怕别人笑话。其实阅读理解本身就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语文教育的特点之其中就讲到,关注学习的多元反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2.强化朗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作品,有助于加深理解,积累语言,对陶冶情感有积极作用,以声传情。”语文课本中集中了优秀的作品,通过朗读,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获得愉悦和情感体验,无形之中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语感和审美情趣。语文素养也就得到提高了。但是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明确朗读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老师还要重视示范朗读,小学生是很善于模仿的,所以不要光单调地指导,例如《泉城》一文,四字成语比较多,老师要指导并示范读,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才会提高。从而间接地积累更多的语言,语感也逐渐培养起来,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3.读写结合,增强理解与运用能力

山区的孩子,普遍存在视野狭窄,阅读少,积累不足的现象,所以习作水平低。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比如在讲《田园诗情》一文时,课文中用到了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那么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学习迁移,让学生用同样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既是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巩固,又是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体现,可谓一举两得。还有其他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扩写、改写、续写,这就不仅仅是模仿,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心灵融合。这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语文素养的好办法。

4.联系生活,帮助理解,陶冶学生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的教育意义和教育效果远远大于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社会生活中的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春联》一文中,就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春联的了解,这对学生来说就容易得多了,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在感情上也会产生共鸣,陶冶情操。(昆明经开区关泽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气节顿悟作
后一篇:要有自信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