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课余时间同学们总爱谈天说地,漫无边际地聊天,大学教授的孩子津津有味地讲述他们的爸爸妈妈在大学教书的治学精神,工作业绩,大学教授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永久而深刻的印象,常常引起我的思索,给我启迪和勇气。
高中毕业下乡,村里办农民夜校,突然决定要我做夜校的教师,我又惊慌又欣喜。我思索了许多事,写了许多要讲的内容。下乡知青的带队老师把这件事看得很重,竭尽全力地帮助鼓励我做好上课准备。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晚上:我惴惴不安地走上夜校的讲台,结结巴巴地讲了不到五分钟的话,脑里准备的内容全跑到九霄云外去了。我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想溜,一大个房间坐满了村民,目不转眼地看着我,村长和带队老师的眼光鼓励着我。终于,急中生智,我找到了话题,联想到同学讲的故事,话匣子打开了,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评说着,一个半小时不知不觉地过去了。村民说城里的新鲜事真好听,材长说夜校的动员作得好,带队老师也向我没来赞赏的目光。当夜校老师,逼着自己在艰苦的体力劳动后练字、读书。思索、学说话。虽然当时农村生活很苦,可是乐趣无穷。我养成了思索的习惯,思索丰富了自我,思索把我带入了另一种境界。从此,我对教育有了朦胧的认识,明白了教人者必须先学习,多学习的道理。
后来。学师范,当教师。多年来,耳闻目睹皆是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事情,教育在生活中丢不开,剪不断,想不完,教育的探索无止境,我在它的面前永远是门外汉,可又离不开它。即使双休日、节假日,脑海中也会不自由主地浮现出一次次上课的情境,一个个学生、教师、家长鲜活的面容,引起我不尽的思索:教育,外延太大,内涵太多,联系太深太远;与过去、现在、未来密切联系着;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密切联系着。教育影响着人们,人们也都影响着教育。教育是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注,需要全社会来参与,需要全社会来实践。仅学校教育中的“基础教育”都值得大家来实践、探讨、思索。教育中的思索,能激发灿烂的火花:思索中有欣喜、有遗罕、有内疚、有感悟、有提高、有发展。一番思索,一番实践,一番收获。写成一篇小文章,搞点小试验,融进教学,化作方法,做些创新,学生乐,家长乐,自己乐在其中,且留下一串印迹。这样的人生是很有意义的。教育中的思索,可以丰富教师的生活,拓展教育的空间。实践证明:教育中没有思索,教育者与被教育者都会没有方向,没有情趣,没有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