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言行身教
(2023-11-21 04:58:41)分类: 家长篇 |
回望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凝望每个熠熠生辉的家庭故事,在这些星辰般的碎片里,有一种力量浸润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不由自主就沉醉其中,深受影响,这便是家风。曾子言传身教,坚持杀猪履行承诺,“诚信”便是其家风;方志敏忠于革命,为了“可爱的中国”甘于清贫,“俭廉”便是其家风;梅兰芳蓄须明志,坚决不给日本人表演,“爱国”便是其家风;毛岸英主动参战,用生命守护信仰,对人民大忠大义,“忠孝”便是其家风……迄今为止,家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我的家里也有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精神风貌,但家庭里每一位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我们家的家风就是“不服输”。
在奶奶身上,这种不服输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爷爷卧病在床,奶奶一个人要拉扯三个儿子长大。当别人都在可怜她时,她却坦然面对,身材瘦小的她扛起了家庭的重担:种地、喂牲畜、家务活,大部分都是奶奶在干。可是她从来没抱怨过,反而总是教育她的三个儿子:“生活是自己过出来的,怨天尤人没有任何作用。只要不服输,只要肯干,肚子一定不会挨饿。”寒来暑往,这瘦弱的肩膀扛起了一个家。我们回老家过年时,奶奶也不愿闲下来,当我们劝她年纪大了,很多事就留给我们小辈来做的时候,奶奶总是不服气地反驳:“我身体还好得很呢。”那红润的双颊、走起路来那快速的步伐,哪像一个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呢?这种精气神也不自觉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尽管奶奶已经去世很多年了,可她那种历经沧桑还能平静淡泊,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她的不服输的精气神,我永远也忘不了!
在她的言传身教下,两个伯父和父亲也像她一样,始终带着这不服输的精神。从小爸爸的学习成绩就很好,他也非常想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为家庭减轻负担。可是家里的经济条件实在难以支撑他完成学业,高中毕业后,爸爸便不能再读书了。可希望的破灭没有压倒他,他不服气:“难道自己不能继续念书,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吗?”他毅然决然选择来到昆明自己奋斗。在那个年代,掌握一门手艺就代表着拥有了赚钱养家的能力,爸爸从修理厂里一个小小的学徒做起,为了学到手艺,他不怕辛苦,抢着帮师傅干活,就是希望师傅可以多传授自己一些修理技能。可光学还不够,更多还要靠自己消化这些技术,于是一有空爸爸就努力练习起来。命运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不服输的人!爸爸学到了一手扎扎实实的修理手艺,自己也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修理厂。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爸爸没有满足于当下的生活,看到这么多的新能源车,他觉得自己的技术必须更新,不然修理厂迟早一天要被市场淘汰。接近50岁的爸爸通过朋友的介绍,又来到了广东学习新能源汽车的修理。有时候打电话问问爸爸学得怎么样,他会半开玩笑半无奈地说:“人老了,好多学员都是年轻小伙子,我的记忆力比不上他们喽,所以我只能每天把笔记拿出来再三复习。唉,要是我现在只有20岁,我肯定不比他们差。”爸爸再次用行动表明,他对年龄带来这种差距的不服输。记忆力减弱了,那他就要比其他人更勤奋,正是有这样的精神,最后他不仅通过了考试,成功拿到了结业证书,更成为了那一批学员中的佼佼者。
奶奶用行动教会了爸爸不服输,爸爸又把它教给我。还记得刚上高中时,因为不适应高中的学习节奏,我的成绩下滑得比较严重。在内心的煎熬以及学习压力的重压下,我迷失了方向,沉溺在退步中,久久出不来。看到成绩单后,爸爸只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话:“这不是你的性格呀,这么轻易就认输了吗?”我的脑海中浮现了老家院子里奶奶那轻快的步伐,耳畔想起了爸爸那不服输的话语……是啊,和长辈们面临的困难比起来,眼前的这点挫折算什么?高中有三年的时间,这一个月学得不好怎能代表我这三年也学不好?我还有这么多的时间可以去弥补不足。我幡然醒悟,沉下心来,仔细思考到自己的问题,抛开杂念,原来我的问题是这么明显:我太过于“眼高手低”,以为听懂了就行,可却懈怠于练习,所以考场上每道题好像都是陌生的,又有一点熟悉。找到问题的我赶紧开始做题,锻炼自己举一反三的能力,就这样,好像所有的知识都变得简单了,学习的信心自然也就回来了。
工作后,我也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时候是和家长的沟通出了问题,有时候又担心公开课上不好,给自己施加压力……爸爸总是会鼓励我:“不要轻易认输!你还年轻,刚进入这个行业,遇到这些问题再正常不过,没有过不去的坎。”正是父亲的这一声声鼓励,一次次不服输的行为影响着我,我一次次静下心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学会了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和家长的沟通顺畅多了:我学会了上公开课前认真准备,鼓励自己,以此来克服紧张。
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不能从困难中抬起头来,轻而易举就向困难认输。梅花香自苦寒来,感谢我的家人,用行动告诉我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在潜移默化中给我种下了“不服输”的种子,谢谢他们给予我这最美好的礼物!如何将这“不服输”的家风代代传递下去?这也是我需要用一辈子思考并践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