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官渡区
刘本龙)
孩子交友也是学习,但交友是个大问题,家长不可忽视。交上好朋友,受益终生,交上坏朋友,后患无穷。孩子缺少自制能力,缺乏生活经验,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此,家长要重视指导孩子交友。
指导孩子交友关键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思考,鉴别是非好坏,增强抵制不良习气的“免疫能力”。孩子听了一个故事,读了一本小画书,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要问问他讲了什么事,有哪些人,哪几个好,哪几个不好,对孩子多问个为什么,促使他注意思考、辨别,孩子认识不到,及时提醒,见到他人讲道理,有礼貌、帮助别人,做好人好事,或遇到他人咒骂、打架,要引导孩子比较分析,分清好坏。给家中老人寄钱,为爷爷奶奶买东西,去看望病人,让孩子也参与,使其受到敬老、尊老,关心他人的行为的教化。做家务时,让孩子想想,怎样才能做好,培养孩子遇事动脑思考的习惯。亲朋好友来家中,让孩子与他们接触接触,受些启发教育,孩子听了大人讲话,让他想想大人说了些什么,有什么道理,引导他分析思考。小伙伴在一起玩,问问孩子玩些什么,哪个小朋友表现好,哪个小朋友表现不好,引导孩子注意鉴别。孩子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及时指出,让他想想为什么错,以后该怎样改正。每天,让孩子回顾一下做了些什么,有没有不对的地方,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观察、思考、鉴别的习惯,遇事就能有主见,不会盲从,不会良莠不分。
孩子交上了行为不正的朋友,家长要冷静想想,孩子为什么会交上这类朋友,自己孩子有哪些毛病。不要简单地把责任过错推给别家孩子,不要简单地要求自己孩子不许与别家孩子玩。事实上此时的责怪和禁令没有多大作用,孩子们既然已经和在一起成了朋友,也就无所谓谁带坏了谁。这时家长要互相通气,取得联系,共同来会诊孩子们的问题,探讨解决办法,求得共识,大家行动,引导自己的孩子,认识存在的毛病及危害,一点点地去疏导,一步步地去挽救。千万不能性急,粗暴,互相抱怨,诿过于他人,助长了自己孩子的坏毛病,简单得禁令会使孩子们的“小团伙”“团结”得更紧密。须知,要让不良行为的孩子们正确交友,更需要花功夫,精心指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