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培养

分类: 教师篇 |
现就根据自己在一线的点滴得失,说说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是如何渗透数学素养的。
一、培养数感
在教学中,数的认识能增强孩子对数感的敏感度,数的感知又能加深对数的理解及运算能力的提升,所以培养数感意识很重要。例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们先让孩子知道9+1就得到10,进一步让孩子探索:几加几还等于10,分别有“8+2”“7+3”“6+4”“5+5”……这样即为10的组成数学达成目标,又为后续的学习减法十几减几奠定基础。更为后面的一系列计算提前铺垫,所以说,培养数感对数学的学习很重要。
二、注重几何直观
几何直观在“空间与几何”、“数与代数”等领域的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它起到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书面问题生活化等作用。
简单的一维图示“线段”、二维“平面”课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的认识都离不开直观的图形。三维“立体”图形,一瓶饮料的容积、粉刷教室的墙面、包装精美礼品的丝带的长度、“水立方”的空间大小等问题更是需要几何直观观念意识来协助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往往缺乏空间观念的孩子(我们常说的脑袋不灵光),对这部分的学习困难相当大,无论你怎么讲,他就是一窍不通,这就是典型的缺乏几何直观培养的后续学习障碍。
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几何直观的培养,这并非一朝半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首先要让他有这种意识,让他觉得这种办法解决问题很容易。例如,在教学二年级“谁比谁多”的问题时,我们就可以根据题目的意思画图:黄花12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我们可以带着学生一起用画图的方式来分析问题:
黄花: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红花: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Δ
?朵
示意图一出来,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列式并计算了。其次,老师还要经常提示,遇到问题了,我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帮助我们,例如,画一画图……孩子慢慢的在这氛围中形成一种习惯,熟悉以后,脑袋里自然就能有所想象了。
三、建立模型思想
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我们教学中,教他们结果不如教他们方法,教他们学习方法,,不如教他们感悟这些方法的知识联系。
例如,我们在讲运算定律时:
3+4=7
15+4=19
36+22=58
100+70=170
……
a+b=b+a
最终,我们得出结论,这就是一个建立模型思想的一个过程。
再例如: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
1、先根据周长的定义,我们知道是四条边的长度相加的和,得到周长。2、有的喜欢两条长相加,两条宽相加,最后,长+宽。3、在不断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出一条长与一条宽合起来刚好就是周长的一半,而且我们在测量时,也只需要测量一条长与一条宽,所以最终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后面再遇到类似的题,他也会用优化思想选择出“公式”方法来计算。
所以,数学的核心素养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给予渗透、慢慢培养,为后续的学习及处理生活问题提供养分。(昆明经开区郜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