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滋润我
(2023-10-10 07:38:54)分类: 家长篇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在悠悠岁月中,家风对于中华儿女而言,举足轻重。孔子庭训、岳母刺字、朱子家训,承载着言传身教,映照着赤子之心。在记忆深处,似乎并未有成文的家训,然而那悠悠的栗香一直存于记忆,仿佛愈久愈醇厚,指引着我前行。
儿时,在故乡,总是痴迷于糖炒板栗。或许是味美,或许是人美,抑或是情美。儿童时期,我和奶奶一起生活。在那些悠长的岁月中,奶奶的陪伴,板栗的醇香一直是我美梦的来源。存于记忆中的栗香根植于那次亲身实践。
那是一个秋日的午后,睁开朦胧的双眼,望着洒向窗户上的阳光,我似乎闻到了板栗香。原来并不是我的幻觉,而是奶奶正在炒板栗。不知是心血来潮,还是闲来无事,拉着奶奶的大手,撒娇般求着奶奶教我制作板栗。于是,青石板上,阳光洒满,大手拉着小手,慢悠悠地走着。来到树下,望着地上洒落的板栗,不禁一阵惋惜。“孩子,走远一点儿,奶奶要把板栗打下来。”我呆呆地点点头,躲在奶奶身后,看看一个个绿色的“小刺猬”从树上落下,欣喜不已。(昆明五华区袁晓燕)
我固执地让奶奶在一旁休息,自己拾起板栗。于是我戴着奶奶大大的手套,学着奶奶的模样,将“小刺猬”一个一个地捡进篮子里,仿佛每放进一个,我离香喷喷的板栗就近了一步。可能太过心急,殷红的血映于白手套上,我便疼得立即哇哇大哭起来,希望奶奶帮我。奶奶笑着说:“那这就不是你亲手做的啰。”我顿了顿,小心翼翼地拾起身旁的“小刺猬”,放进篮子里。拾起最后一个“小刺猬”,夕阳的余晖收于眼底,洒于树梢,我拉着奶奶的手,走在青石板上。
回到家后,我学着奶奶的模样,将板栗划出十字小口。看看它们,我仿佛觉得它们在欢笑。可是,乐极生悲,殷红的血格外喜欢今日的板栗。我强忍着泪水,却怎么也不敢动手了。我趴在桌子上,盯着奶奶中午做好的板栗,不禁失声痛哭起来。“我怎么连这个也学不会?怎么这么笨?是不是因为这样,爸爸妈妈才把我留在老家的,是不是我就是垃圾桶旁边捡来的孩子。”越哭越大声,奶奶赶紧放下手中的板栗,抚摸着我的小手,轻轻吹着,“孩子,不哭不哭,奶奶帮你吹吹。”我呜咽着,哭着问奶奶:“奶奶,我是不是捡来的呀?为什么爸爸妈妈都不要我?”奶奶眉头紧蹙,“傻孩子,怎么会这么想呢,爸爸妈妈出去挣钱了,他们是想给你买好多好多好吃的。”我躺在奶奶怀里,小声地问道:“真的吗?”“奶奶什么时候骗过你。”
处理完伤口后,我又嘟嘟囔囔了许久,眼泪还是止不住地落下。奶奶见我如此伤心,想让我转移注意力,给我讲了讲爸爸的故事。奶奶说,爸爸之前也是很喜欢吃板栗的,有一次也是吵着要自己做糖炒板栗吃。我不禁瞪大了双眼,心中疑惑道,“真的?”不过,爸爸似乎比我还惨,他不仅扎伤了手,还烫伤了嘴,一连好几天不能说话。奶奶最后说道,“你爸身上的这股韧劲儿,或许是随了你的爷爷。这爷俩不知是聪明呢,还是糊涂呢。”抹了抹眼泪,我望着奶奶,摇着奶奶的手,撒娇道:“奶奶,奶奶,你快教我后面怎么做嘛。”
那晚的月光格外迷人,我坐在摇摇椅上,拨开一个又一个糖炒板栗,只觉今日的板栗格外香甜,软软糯糯,吃多少都不腻。
多年后,爸爸也给我讲了他炒板栗的那件事。爸爸说,那时他特别想给爷爷奶奶做一份板栗吃,至于为何没有中途放弃,应该是爷爷奶奶那份坚韧影响了他。做农活,毕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烈日当头,汗流浃背,他们却没有一声怨言,带着这份韧劲,辛勤劳作。渐渐地,爸爸也将这份韧劲用在了工作上。他常常跟我说,要是没有那份韧劲,他或许就会放弃打工,逃离没日没夜的工作,那也就不会有我现在的生活。
原来,这份坚韧早已影响了我。不禁想起台灯下,执着地写作业;不禁想起跑道上,努力地奔跑。远离故乡,异乡求学,我似乎更加懂得了这份坚韧,或许便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凭风雨磨砺,不改坚劲本色。
栗香悠悠,家风浓浓,坚忍不拔,未来可期。踔厉奋发、笃行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