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身边
(2023-09-29 07:51:27)分类: 家长篇 |
父母不言孝,却以孝融于每一次对长辈的关怀之中。父母都是粗人,只上过小学,又生于农村。大抵是因为日日与沉默的黄土做伴,她们也不善于表达。我们现在随口就能说出的“爸爸妈妈,我爱你“,我从未在他们口中听到过,小时候也会好奇的问他们:”你们怎么不跟奶奶说我爱你呀?“他们总是笑笑不说话。但是父亲、母亲每次上街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也总是会给奶奶买一份送过去;隔三岔五的,母亲便会带着我们一大家子回外婆家看看。后来,孤寡的大伯回村养老,他的女儿都远嫁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家。父亲、母亲也会时常过去照拂一、二……父母从未刻意去教育过我们该如何孝顺,但我却仿佛已经看完了厚厚的一本关于“孝道”的书。
母亲不言善,却以清风拂我心。犹记得,当时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误会,邻居家的小姑娘跟她妈妈说我传了她的谣言。于是放学路上,那阿姨便对着我破口大骂,一路骂到了家门口。母亲听到那些不堪入耳的话,是很生气的。但是她还是耐着性子询问我缘由。了解清楚事情的大概后,也只是就理说理。第二天又到了学校去询问了一番同学;接着又询问了那个邻居家的小姑娘,还了我清白。但是自此以后,两家的关系还是不可挽回的闹僵了。每次放学路上遇见那个阿姨,她都是臭着一张脸看我。直到有一天,母亲接我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单独行走的那个小姑娘,母亲主动上去帮她拿书包。我不解的问:“妈妈,你不是跟她妈妈吵架了吗?你为什么要帮她拿书包啊?”妈妈笑了笑:“我跟她妈妈的事情,跟她又没关系。小孩子拿这么大一个书包,太重了。”估计母亲也不会想到,这件小事会就此扎根在我的记忆中,再也无法忘记。我到现在也无法用文字来描述,在当时还在读小学的我的眼中那是怎样的一种心灵震撼。大抵是一个人的污言秽语,与另一个人的晓之以理;大抵是一个人的心胸狭隘,与另一个人的以德报怨……如果你要问我,母亲是什么时候显得伟大的,那么毫无疑问,是这一刻——因为纵使在成年后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也再未见到如同母亲一般的人。
母亲不言宽容,却以海纳之胸立于世。母亲的身世很苦,她生母早亡,继母又是个顶顶恶毒的人,经常虐待她,不让她读书,在吃食上也是百般克扣,衣服只能捡村里人可怜她给的旧衣服……所以母亲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这些都是我去外婆家时,听村里的老人给我说的,母亲竟只字未对我提过。那时候还小,听过也未往心里去。后来,外婆病重,两个舅舅拿不出钱,妈妈过去雪中送炭;村里人感叹的说:“她当年那么恶毒的对你母亲,其实就算你母亲如今不管她,也不会有人说什么,都是那个恶女人活该,反正你外公早就去世了,她跟你母亲又没有血缘关系。”回家的途中,我问母亲:“为什么她对你那么不好,你还隔三岔五的去看她,还给她拿钱?”妈妈望了望远处,平静的说道:“她老了,生病了,你舅舅们又拿不出钱……”以我现在的阅历,我其实不大看得懂母亲的所作所为,只觉得,母亲是个很通透的人,她一尺的胸襟里,似乎有一个广阔的世界。
家风——什么是家风?当我发现,我越长大越像母亲时;当我处理事情,总会去效仿母亲的做法时;当我越来越能够理解母亲时——我便懂的,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它也许过于隐蔽,也许不善表达,但它却以父亲与母亲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刻进了我的骨血,形成了我生命的序章。
或许年幼的时候,我会觉得母亲普通;又或者再长大一些的时候,我会疑惑母亲的行为;而现在,我则是由衷的敬佩母亲。我们总是想要成为那些个“零星”的伟大人物,而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因此,在不得不接受现实之后,我们总会受挫,然后理所应当的开启“摆烂”人生。我们无礼的对待他人,其实也是在无礼的对待自己。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看到这里,我似乎懂了我的母亲。我们不是伟人,或者这个世界上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伟人。那么为何,我们不去做那一束追逐光亮的尘埃呢?我们长在春风里,生在红旗下,将一颗心剖白在阳光里,不就已经胜过了很多在黑暗里堕落的细菌了吗?一粒又一粒逐光的尘埃,最终会映出光的模样,而我们,也就有了人民安居乐业,互相信任的平安中国!
家风,毋需高尚的条列,毋需华丽的辞藻。它只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以礼待人,以善行事;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中华文化——它自会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里,成为家的序章;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汇聚,自会形成中华民族史上耀眼的前言,为平安中国的建设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