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有不同
(2023-08-16 07:12:50)分类: 随笔篇 |
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人与人之间,总有一些不同的观念和做法。应该怎样看待不同?
人与人总是有许多不同,却走在一起,成为同事、朋友、恋人、夫妻。即便如此,相近相亲相爱的人,也还会不断地产生不同,或许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冲突,甚至彼此分离,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
各自又会彼此否定,自我懊悔。后悔初心有误,选择不当,错交了人;或者为强求一致,彼此伤害,误了自己和对方,后悔莫及。还有更多地只言他人错误、不地道,为自己找个文过饰非,闪身遮掩的“合理依据”。如此,心安理得地做自我观念下 “偏执” 的自己。恍恍惚惚耗着自己的时间、生命和原有的美好期望。
其实,人与人之间总有差异。西方哲学有一句名言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人有不同经历、不同感触,且随着不断变化的环境作用而不断变化,也必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更没有完全相同的群体。一定要求观念相同,志同道合岂不是想入非非?既然这样,人为什么硬要傻傻地追求“谈恋爱都要谈得拢”“婚姻都要美满如意”“志同道合都要完全相同”“成家立业都得靠人帮助”“健康长寿就得有好环境”。这样傻傻地追求,是客观世界作弄人,还是自己观念出现偏差,自我作弄。
人在社会生活中各有自己的观念。由不同的生活环境,成长经历形成彼此心理、思想、意识的不同。有什么经历就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选择,什么行动。人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生活中,一些人就是观念有了偏差却又不自知,导致自己一错再错,滑向不可挽回的深渊。
观念是自我内精神的产物,唯有个人自我持守或者改变,观念形成或者改变非一日之功。外界的部门、机构和他人,不能直接改变某个人的观念。唯有通过某些途径或者方法一次次地激励推动当事人,使其内部一点一点地自我反省、认知,转化,才可以发生由量变到质变是飞跃,实现观念的改变。这实在需要一些时间,一些切实的途径和方法。
然而,观念可以有所不同,个人分内的事,当努力去做;无论喜欢与否,都得把做好。只要把自己当做的事做好,也可以使一些人转变观念。也只有把自己分内的事做好,做得比别人更好,才能赢得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
生活中人的观念如野草丛生,一昧去争执观念的对错;一昧要求思想认识一致,行动一致,这是绝对化的片面倾向,忽视了人认识问题的差异。这会激化矛盾,引发许多消极因素。所谓“过犹不及”“欲速则不达”说的就是这种极端片面倾向的不良后果。
家长与孩子,教师与学生,干部与群众,人与人之间也常常出现不同观念,甚至矛盾对立,需要我们正视彼此不同的必然性、客观性,需要我们去思考、研究,正确地认识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