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育有策略
(2023-08-02 06:51:54)分类: 研训篇 |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构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系统整体,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通过民间游戏家园共育活动扩大教育辐射功能。开展民间游戏家园共育活动的目的是:一,调动家长力量开发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让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由幼儿园走进家庭社区,促进社区整体育人环境的改善,提升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活动的影响与质量;二、转变家长育儿观念,丰富幼儿家庭生活中的游戏内容,改善幼儿在家庭中游戏缺失、游戏内容单一、游戏功能不全等现状。
民间游戏家园共育活动的内容可结合幼儿园原有的家园共育主题教育活动选择和确定,不同专题的民间游戏家园共育活动应有不同的目的和内容。如:六一、元旦节日庆典,可开展民间游戏专题游园活动,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亲子民间游戏游园活动以增进亲子之间、师幼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扩大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活动的影响力;家长半日开放活动,可通过有层次的开放、展示室内外幼儿民间游戏及相关教学活动,帮助家长从感性上认识理解幼儿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发生的学习,促进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幼儿冬运会,可开展“民间游戏综合体能竞技” 活动,通过设计组织幼儿、亲子、家长的民间游戏小组综合竞技比赛以推进民间游戏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
在民间游戏家园共育活动中,教师是民间游戏家园共育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与执行者。要鼓励家长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空间玩具材料,在家和孩子玩自己童年玩过的民间游戏,分享游戏的快乐;指导住所临近的幼儿家长组成游戏互助小组,定期陪孩子开展民间游戏活动,让亲子民间游戏活动从家庭延伸到社区,带动社区整体育人环境的改善;鼓励家长观察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成长进步表现,记录观察感受与经验认识,形成亲子民间游戏育儿经验与他人分享。教师通过不断反思总结开展民间游戏家园共育活动的经验,以提高活动指导水平,对今后设计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参考。
开展民间游戏家园共育活动应注意:一,结合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活动的进度确定民间游戏家园共育活动的主题、内容与形式,并通过家长座谈会、家园宣传栏、发放相关资料、张贴活动海报等方式对活动的意义与价值进行宣传,调动家长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让家长了解并乐意参加活动。二,让家长委员参与活动的设计、管理、评价,协助收集家长意见及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三,民间游戏内容的选择不仅限于3—6岁阶段幼儿适合开展的民间游戏,还可通过家长把许多玩法更复杂、动作难度更大、玩具材料更丰富多样的民间游戏带到幼儿园,让幼儿在家长的示范表演中分享快乐,提高兴趣,观察学习,增强信心。
民间游戏家园共育活动与原有的常规性家园共育活动是一种主题内容更换、交替替代的关系,需处理好开展活动的时间与频率。民间游戏特色课程幼儿园每学年可开展一至两次,非民间游戏特色课程幼儿园虽不一定每年都开展,但民间游戏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或教师自觉、不自觉地用于调节活动氛围,或者以亲子民间游戏活动的方式渗透运用于其他专题的家园共育活动之中。
在民间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相整合的三类教育实践活动中,幼儿民间游戏活动是该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是传承民间游戏文化和实现民间游戏外在娱乐功能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挖掘发现民间游戏内涵的教育价值并设计组织相关整合教学活动的基础,也是幼儿园的幼儿民间游戏活动走进家庭、延伸到社区的基础;开展民间游戏与教学相整合活动是实现民间游戏内涵的教育价值与功能的基本途径,是该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民间游戏家园共育活动是对前两类活动的促进与补充,三者共同构成幼儿园民间游戏教育活动的整体,丰富和充实幼儿园原有的教育活动,共同实现整体育人功能。
把民间游戏纳入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的课程体系,不仅使民间游戏走上正式、集中、规模化的传播途径,极大丰富了幼儿园幼儿游戏活动内容,还通过教师的智慧劳动让民间游戏内涵的教育价值得到挖掘,教育功能得以实现,为幼儿打上本土本民族文化的烙印,更因民间游戏本身所特有的亲和力、感染力调动了家长的参与热情,使民间游戏不仅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成为一种有效的整合机制,还成为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有效的整合机制,使以幼儿园为主导的幼儿民间游戏活动走向家庭,延伸到社区,并从整体上促进了幼儿外部成长环境的改善,从而促进了幼儿园整体教育质量及幼儿生活、生命质量的提高。(昆明市官渡区刘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