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中渗透

(2023-08-01 06:56:16)
分类: 研训篇

记得那年9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行政部门人员和一线教育工作者代表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很多地区的中小学教育过度强调知识的掌握,以考试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成功,以名牌学校重点率来考核一所学校的成功,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态度养成的培养从而出现了“高分低能”这个词语,而学校也出现了,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伴随在“核心素养”的提出,我国中小学教育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切实贯彻落实到学校教学之中。

体育课程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失的。如何利用体育课堂教学来让学生能力提升,让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体育运动习惯,培养学的终身体育意识,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反而体质逐年下降。虽然国家更先后出台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等促进人们身体锻炼的政策。但效果微乎其微,政策永远是政策,没有使人们体质得到提升。所以要想提高体质,还得从小学生抓起,从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而不是到五十岁体检,六十五岁退休,发现身体有问题了,才知道身体锻炼重要性。那怎样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呢?我将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当中也是一样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体育情感主要体现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体育学习态度等方面,例如:是否喜欢某个体育活动项目、是否有自己喜欢观看体育节目等等,与此相对应的,学生体育情感的培养就主要是围绕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展的,学生体育情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有了体育兴趣,才能转化为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喜欢体育课,热爱体育运动。

相较于学生的体育情感而言,体育品格则更倾向于体育精神,例如: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团结协作和奋斗拼搏等均属于体育品格的范畴,学生体育品格的培养就是围绕上述内容开展的。 

  在体育教学中,要实现学生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有效培养,应注意如下问题:一是,要注意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例如:在开展耐力性体育活动项目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在开展趣味性和娱乐性较强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挑战类的项目的教学中,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在集体合作类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中则可以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二是,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适宜的方法来开展学生的体育情感和体育品格的培养工作。例如:针对我们低年级的小学生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法往往会取得更理想的成效;针对高年级小学生采用竞赛游戏,团队协作活动项目更为适宜。

二、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习惯的培养

  学生有了一定运动兴趣和体育学习动机,要适当增加运动的难度,让学生在运动中突破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竞技体育和游戏,以及一些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让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而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学生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学生专项运动能力的培养和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培养等三个主要的方面。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实现学生运动能力和运动习惯的有效培养,主要应注意如下几点问题:一是,要注意明确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运动能力培养目标,因此,要确保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能力的有效培养,必须首先要注意明确培养的目标,并根据培养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二是,要注意构建家校联动的机制,通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配合来切实促进学生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

运动能力和运动习的培养通俗的说就是让学生掌握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方法,从而达到体育技能的养成,最后喜欢上体育活动。让学生会玩,喜欢玩,到后来是变着法的玩。那我们体育教师就要利用体育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规体育项目的运动方法,运动规则,以及一些提升自身体质的手段和方法。例如学生跑步的时候。怎样的动作起跑姿势更舒服,反应更快?怎样加速?怎样完成途中跑?通过跑步项目的技能掌握,让学生跑得更好、跑的更快,从而让学生喜欢上跑步项目,并能通过跑步来锻炼身体。又如篮球,让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篮球进攻技能:运球、传球、投篮等,掌握最基础掌握防守技能:步伐、卡位等,会进行简单的篮球比赛,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中的快乐,从而喜欢上篮球这个项目,最终达到利用篮球来锻炼身体的终极目标。

三、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

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就是为了得到一个更好的身体,从而能更好的学习和工作。而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在运动过程中学会自我保护,受伤后怎样做处理。能有一个更好的锻炼环境,所以体育健康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就显得更为重要。

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科学的健身方法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上。由于在以往的学校教育中,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培养存在不同的缺失。所以,目前我国学生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培养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要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生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有效培养,一是要注意健康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例如:在开展篮球传接球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一时机向学生介绍篮球运动中手指挫伤的预防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够避免手指挫伤问题的出现;再如,在开展正式的练习之前任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检查场地器材的安全性,让学生了解哪些问题是导致运动伤害的潜在风险以及如何排除;开展正式的练习之前的热身活动,可以通过讲解热身的重要性,让学生培养一个运动前先热身的良好习惯。二是,利用下雨天或是不能再户外上课的时间给学生上健康教育课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的全面掌握和学生健康行为的良好培养。

四、自我教学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进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的自我能力提升也是促进学生爱上体育的一种强有力手段。而我们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跑、跳、投、投掷,球类,又有技巧,还有游戏等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但这种兴趣并不是因为学生意识到体育有多重要而产生的,而是由于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这些活动中蕴涵的乐趣而感兴趣。体育的魅力在于竞争性和游戏性的比赛,通过竞争、比赛,激发学生体育兴趣。我在备课钻研教材时,加强学习,更深入挖掘教材的“娱乐性”。

例如:跑步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没有器械、娱乐性较差,相对比较枯燥,于是我在跑的教学中采取比赛的形式唤起学生争胜心理,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在50米快速跑的教学中:第一堂课我把学生分成四路纵队,横排三个人水平相当进行30米快速跑;第二堂课我采用30米来回折返接力比赛;第三堂课我采用男女混合迎面接力比赛;第四堂课则采用了男女让距对抗接力比赛等。通过竞争性和游戏性比赛,让学生充分体会获胜的滋味,从而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从兴趣变为习惯,促进了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 

而作为一名体育师怎样才能上好体育课呢?怎样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那么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就是最好的方法。教育部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要更好的发展,那教师就必须更加努力。专业素质的提升和理论知识学习以及学生的培养都需要我们复习心血和努力。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任道而重远。要更好的落实和贯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我们还需要郁无既往的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总结经验。才能教学的道路上更好的前行。

五、适当放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共同活动。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体,学生是主体,是最积极的教学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一手包办,从头讲到尾。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问题。例如:在水平三的技巧组合动作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已经掌握多个技巧动作,教师说明组合动作编排的原则和方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设计自己组的组合动作。教师可以邀请个组组长与老师一起做评委,评价每个学生的动作。又如:水平一的各种方式的跳,教师可以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跳跃的练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规则的主宰自己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题,会让学生更喜欢上体育课。 

六、结语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个基本要点。不是靠一名教师、一个学科、一个学校来完成的。而需要教师能力提升、学科有效整合、评价机制完善等一些列抓手的保障。同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又离不开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学科、每一所学校。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愿为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健康、运动技能的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贡献一份力量。为有一堂堂充实而又有收获的体育课,而努力提升自我。(昆明经开区蒋昌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解惑强素养
后一篇:2023年08月01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