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与实践
(2023-07-28 08:14:01)分类: 研训篇 |
课堂教学产生于16 世纪,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特别是新课改以来,人们对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是随着课堂教学产生而产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决策的基础,是教学反思的依据,可见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性,课堂教学评价包括课堂数据采集、课堂数据分析及依据数据形成课堂评价报告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也可称为课堂观察。针对课堂观察前人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苏明祥[1]通过课堂打分,综合统计,取得评价结果,以量化分数定质量。胡春华[2] 利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方法,对涉及课堂教学评价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计算和分析,得到课堂教学评价综合得分。张聪[3]提出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办法。师小侠[4]通过Fuzzy数学模型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弗兰德[5]提出利用教学情境中师生双方所说的语言来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弗兰德互动分析系统(FIAS)由三个部分构成:(l)一套课堂行为互动的编码系统;(2)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3)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宁虹[6] 在弗兰德基础上,将教学中的行为分为学生(S)行为和教师(T)行为两类,以图形的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定量分析、评价。
以上专家学者从数学、统计学、工程学等学科角度提出了各种方案,为使方案顺利实施,专家学者们设计了各种课堂观察与评价表格以供数据采集汇总,准确的课堂观察数据,通过之后的数据分析形成了科学的评价报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专家学者开始尝试用计算机或摄像机采集课堂数据。
王永会[7]采用双机或三机拍摄分别拍摄教师、学生、板书等三种画面,完整记录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蒋鸣和[8]对TIMSS课堂教学录像分析法(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进行了介绍和研究。郑晓丽[9]的课堂实况录像与视频点播分析法,该方法主要采用Transana平台进行多元视频分析,这种方法根据相应的课堂教学分析要素,建立关键词和标注视频索引,便于快速查找、定位及相关的点评,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赵乘麟[10] 提出利用已有信息抽取技术直接从音、视频中获取教学信息,通过课堂教学视频分析模型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也就是基于视频的课堂评价方法,但赵乘麟老师也承认这一方法的实现“理论上和实现上都有一定的困难”。
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科学研究者正在充分的利用现代技术,特别是在课堂数据采集和分析上利用了各种现代设备和计算机软件,正试图把课堂观察工作做得更好,让课堂评价更科学。但是,从课堂观察的需求来看,它不仅仅是为了评判一节课的好坏,更重要的是为一线教师个人发展提供依据,教师个人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更多的课堂观察需要简洁、方便、适用。
本文在各位专家学者思想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计算机软件,力图在听课过程中基本完成课堂观察的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完成时即形成一份完整的评价报告。
1、课堂行为
1.1对课堂行为的理解
通常认为课堂行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主体对象间的活动,是在课堂这个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所发生的所有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主体思想的具体体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基地,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场所,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学生学习情况的好坏都是课堂行为延伸的结果,是课堂教与学行为的具体体现。所以,对课堂行为的记录,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录,课堂行为的数据采集可以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故我们在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时,完全可以通过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评价来评价分析。
课堂教学任务的实施,教学重点的突出,教学难点的突破等都需要依靠教学行为来体现,因而,科学高效的课堂行为必然产生科学高效的教育教学效果。
1.2课堂行为主体及目的
任何行为都有一个行为主体,在课堂上最重要的主体应当是教师和学生。
人类的理智行为是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的,课堂行为更是如此,做为教师应该在课前对即将实施和发生的课堂行为有一个前瞻性和预见性,同时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实施方案,尽量用最适当的行为方式,把自己的教学思想最有效的传达给学生。对行为效果的评价一方面是针对教学目的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基于对学生长期发展产生的影响。
1.3课堂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
根据课堂行为的主体不同可把课堂行为分为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
教师的课堂行为又可以分为:
与教育教学直接相关的课堂行为如:讲授、提问、演示、操作媒体、板书、个别指导等。
与教育教学间接相关的课堂行为如:批评学生、教师处理生病学生等。
还有就是与教育教学毫不相干的课堂行为,例如:教师上课接听手机等。这些行为若是教师能够控制,但教师却未加以控制任其发生,则可认为是教师的一种教学事故。
学生的行为可分为:回答教师提问、练习、实作、讨论、思考等与学习相关的课堂行为。也包括与学习无关的课堂行为,例如:玩手机、睡觉、发呆等。
2、课堂行为实录
实录可以理解为实时记录。课堂实录即课堂观察者(主要指听课人)对课堂情况的实时记录。
2.1计算机记录课堂行为
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可见,当前最常用的课堂记录方式为纸笔记录,它可以由评价者在实际行为发生时,记录下对整个课堂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实时的、深刻的,且重点是突出的。这种感受是录音或摄像所无法替代的,这也是这种记录方式能够普遍采用的重要原因。然而,计算机记录课堂行为确是较完整和准确反映实际的。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还发现,计算机记录课堂行为应是目前最有前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计算机记录课堂行为与纸笔记录课堂有异曲同工之处,它能把评价者对课堂实时的整体感受记录下来。
课堂行为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评价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课堂行为的调整,关系的教师课堂能力的成长与成熟,计算机具有对复杂数据的分析统计能力,可以为课堂行为评价提供科学数据。
计算机具有对影音的处理能力,所以计算机记录课堂发展空间异常广阔。
利用计算机记录分析数据,从而评价课堂,应该是课堂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居于种种原因,尚未普及,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平台支撑,具体的说是缺少一个方便快捷的记录软件,为此笔者设计了《课堂行为实录与评价》软件。
3、《课堂行为实录与评价》软件的基本功能
3.1快速实录与过程评价
《课堂行为实录与评价》软件以时间为标尺,以秒为单位,快速的记录课堂行为方式。软件事先设定了几十种课堂行为,实录时只需双击鼠标,即可记录某一时间段所发生的课堂行为,软件根据事先设定判断行为发生的主体。同时,评价者可以快速的双击鼠标对行为给予“优、良、中、差”的第一时间评价。在这一课堂行为发生过程中,评价者可以进行“实录与简评”例如:对板书的实录,对教师讲授的评价。
3.2实时形成评价报告
实录过程结束后,软件即对实录过程生成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存放在数据库的备注字段中,同时也可生成WORD版的评价报告,便于查看、修改、保存和输出。评价报告分为课堂基本情况、课堂实录表、课堂数据统计分析、学生评价及评课人主观评价五个部分,这五个部分涵盖了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有评课者的评价也有学生评价,为评课者评课及授课者反思提供依据。
3.3其他功能
为更好的反映课堂情况,让记录长久保存,成为将来对比分析的重要资料。软件还有课件管理、课堂照片管理等功能,这些功能为评课者评课走向成熟,授课者不断成长提供档案记录。通过对《课堂行为实录与评价》软件的设计与应用,初步得出如下结果。
1)《课堂行为实录与评价》软件具有操作上的准确、高效、简便,听课者能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快速的记录各种课堂行为,从时间上来看,每次课堂行为的记录仅是两次双击鼠标的时间间隔。因数据库的事先设定,许多课堂信息的录入只需单击鼠标即可,操作上更为简便。
2)《课堂行为实录与评价》软件把课堂数据的统计及部分分析工作交给了计算机,让评价工作科学、高效、简便,软件方便的统计出师生占有时间,各种课堂行为占有的时间,各种行为阶段性评价等第占有的时间等,同时根据占有时间的不同给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价。
3)《课堂行为实录与评价》软件把每一次原始记录进行长期保存,为教师成长,教学研究等提供依据。
4)《课堂行为实录与评价》软件,在设计过程中把许多参数和指标交给操作者自主设定,所以,该软件可以很好的转换实录与评价的对象,例如: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过程的实录与评价,还可以仅针对教师或学生的行为详细记录等。
《课堂行为实录与评价》软件虽经作者本人仔细思考和设计,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许多不足和问题,所以希望这种方法与软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课堂评价更科学,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昆明官渡区徐九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