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手指伸出有长短”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会有做得好和做得差的。人的天姿也同样有强弱之分。人的思维和理想、信念等也不例外,有高尚和卑贱之分。在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中依然存在着智力高与智力低的问题。现在我要谈的是班主任如何对学困生的素质提高的问题。具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证明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因人而育。特别对学困生要多给一些帮助和鼓励献出真诚的爱会唤醒万颗幼稚的心。下面就试谈几点初浅的看法:其一是注意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其二是要注意给学生多一点的练习和训练。其三是要得到家长的配合。
一、注意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专心听老师讲课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要获取知识,就得专心地听老师的引导和传授。如果专心听并且紧紧跟随教师的引导开动脑筋去想、去分析和理解所学的知识,掌握得就快一些并且记得牢固。往往就是学习差的学生在听的这一环节上出问题。据多年教学的观察
,一些所谓的学困生就是由于上课没有专心的听讲,该学的知识没有听懂,在练习的时候就出现做错,乱做的现象,如果授课教师稍不注意学生听课时的神态就会出现人在心不在,精力集中在别的地方。学生没听懂就会乱回答问题、乱做作业,错对不分。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只是给学生错的打“×”对的打“√”,就不管了。甚至,对错得较多的学生只是怪责学生太笨,而忽视对不懂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必要的补课。要是这样下去所谓的‘学困生’就会越来越多。
我认为,不能只着重读写而轻视听说的现象,特别是不能忽视对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学生由于没有把精力集中在听上所以听说的能力就非常弱,使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以及说、读、写诸方面的能力都将受到影响。对学困生听的能力又该怎样培养呢?
据多年的实践证明:注重激发学困生听的兴趣对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让他们有一个对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喜爱学习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语言要鲜明、生动、形象,并且要富有趣味性和有一定的吸引力。而且要通俗易懂,富于儿童的情趣。所以,讲的内容必须要让学生都听得懂。教师在讲新内容之前就要目光先扫视全局,发现精力分散、讲话、做小动作等现象,有必要给学生提醒或暗示。用目光提示等尽量让全体学生都集中精力听讲,教师就要立刻抓住这最佳的时间,马上把本课时最主要的内容推出。然而,在学生专心听讲条件成熟的同时不能忽视培养学习差一点的学生的听讲的持久性,这就是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边听边记录的习惯,就是让学生边听边用笔记录下来。如教师再分析课文、归纳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勾画重点词句等方面。都可以培养这种边听边记的习惯,对学困生是十分有好处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往往学习差的学生的记性也并不十分好,如果用笔记下来对学生复习知识也大有帮助,对巩固提高加深记忆是很有用处的。因此,教师若经常注意培养学生的专心听讲、动手记录的能力教学效果一定很佳。
二、注意给学生多一点的练习和训练
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的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组织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练习和训练,调动学困生的听和参与的积极性。具多年的实践归纳如下:
1、指导学生把听和说结合起来,在讲读课文时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讲一边开动脑筋思维准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在设置提问的时候要考虑到,学习好的学生让他们回答难一点的问题。学习差的学生让他们回答简单意浅的问题,有的课文要让学生上台表演,最好就让学习差一点的学生来表演,让学困生亲身加入到实践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在活动中经过听和说的活动以后在强化训练,就能促进学困生的听、思考和操作的能力的发展。
2、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
把听和想结合起来,让学生听后经过自己的思维辨认确定得出结果回答的问题一般正确率要高一些。当然,在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怎样想就怎样回答。即使学生的想法离题远了一些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或责备学生,应该肯定学生的优点以免错伤他们的积极性。
3、教师还要把听和读结合起来,听读叙述性课文时特别要抓住课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展变化及结果等,要务必朗读清楚。学生通过
听老师的范读、录音等,学生听了后。下面就转移到让学生自读、齐读等训练,这些活动就是检测学生听后实践的效果的好与差的关键。
4、教学中还要把听和写结合起来,因为“听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中高年级的造句、作文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听、记”结合也是听写训练的基本形式,学生以字、词、句、段的练习为基础,就是要求学生听老师或同学念一个字、词听写下来。要求学生听老师说一句,然后自己写一个句子。听老师说一段话后学生经过自己的理解后在写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或者大意。这项训练活动与阅读、习作配合起来也是非常的有趣的。先让学生听一篇课文或一个故事,然后要求学生在听
的基础上,对这篇文章和这个故事进行缩写、扩写、改写、
仿写或续写。让学生领悟出写的道理,同时学习写的方法。
三、要经常和家长密切配合
对于学困生的成长教师要经常地和家长取得联系,一旦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什么波动,教师就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协商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学生的某种问题教师不及时地和家长取得联系,学生发生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时间一长家长不管,老师也不怎么再心。学生就会得过且过,慢慢地学困生的成绩就会越来越差。所以,班主任要随时和家长密切联系,才可能使学困生的各方面有所提高和进步。否则,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是真正能得到家长的帮助对提高学困生的素质是有利而无弊。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的能力、注意给学生多一点的练习和训练,另外,要同家长密切联系等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各位教师去挖掘、探索、去发现和总结。但都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教学之中,立足于课堂教学之中。并且,同各门学科的各项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渗透到每一节课堂之中,做到循序渐进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我认为在今后的素质教育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听、写、阅读、想象等方面的能力将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学习差的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的帮助只会有益而无害。(昆明官渡区丁文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