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2023-04-26 07:18:55)| 分类: 教师篇 |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
授课结束后,回顾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状态和配合情况,我认真地进行了总结和反思,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情,在教学时,我采用了读、演、说、议,合作等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肢体语言等多样化的表演课本中的人物,特别是指导学生把九色鹿痛恨斥责调达的语言用形象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更能引起学生对调达深恶痛绝的共鸣,达到对人物性格刻画的更深刻的认识,从而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
四、开场白的导入,归纳性地概况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教材安排的中心指导思想。高度地,深层次地给学生灌输诚实、诚信的重要性。紧接着三组词串的出示,采用不同大小字体,特别是不同颜色的字的展示,对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的刻画,让学生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地明了,各组词串分别是说文本中的哪个人物的。
五、三个自学指导所设计的问题,启发性强,操作性高,环环相扣,对整合时间起到了促进作用。特别是几个环节的过渡语的设计,我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因此,比较自然而流畅,没有给学生造成生硬的感觉。板书的设计也很好地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六、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比如:抓住九色鹿的“立即”、“纵身一跳”体会九色鹿不顾个人安危,见义勇为的高尚品格。再比如:用换词法,把“竟然”换成“居然”和“果然”可否?学生领悟到不行,还是用“竟然”更能体现调达的见利忘义是众人预想不到的。这样一来,调达的丑恶行径更是跃然纸上。从而达到认知目标。
不足的地方:
一、在解读词串时和后面剖析调达是个怎样的人时,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学生已经一针见血地说出了调达是什么样的人了,老师还死死纠缠这个问题,浪费了大致1-2分钟的时间,导致后面复述课文没时间了。
二、在分角色的朗读上,只是让学生品味着读,当读得不够“味道”时,老师没有花时间去范读,这是一缺陷。
同时我还有两点体会:
一是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多向对话过程。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在课堂上二次备课,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新的生成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