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自己的错
(2023-04-03 06:14:27)分类: 家长篇 |
这些年来,在儿子成长过程中,令我久久不能释怀的事情是下面这些。在儿子幼儿园时代,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我兴致勃勃,自以为是地有计划地给孩子教授5以内,10以内的加减法,并且在儿子刚刚会计算时,就迫不及待的指导儿子去发现运算中的规律。结果可想而知,文曲星就一个,他并没有光临我的家。在儿子不能快速地、正确的回答在我看来极其简单的问题时,我气急败环的怒斥了儿子,坐到一旁,不理孩子。还有在孩子刚上一年级时,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孩子的右膝盖摔破了,而且创伤面积较大,皮肤破损深度较深,尽管孩子受伤的膝盖已被碘伏处理,还用纱布包扎,这表明孩子已经自己到医务室请老师处理过了,说明孩子有一定的处理事情的能力。可我既心疼又担心的心情,却让自己冲动地严厉责问孩子为什么弄成了这样,接下来就是暴风骤雨式的责骂。还有,每一次打扫卫生,看到孩子玩具没有收拾、乱放物品;或者因玩的投入而弄脏衣裤时,我总是那样气急败环地责骂、批评,甚至是严厉的呵斥自己的孩子。之后,我又久久不能让自己平静。可我的孩子此时却能勇敢地走到妈妈身边,用小小的胳膊用力搂着妈妈。怯怯地喊一声妈妈,跟我道晚安,然后去睡觉时。当看到儿子一直以来充满天真、充满阳光和自信的小脸,变得惊慌、变得不知所措,变得无助与忐忑时,一种郁郁不安包围了我。我面对儿子的种种不足,我都养成了什么德行?我习惯了用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习惯了用具有较强自律能力的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习惯了吹毛求疵,习惯了处处找茬——这就是我给予一个孩子的回应。相比之下,在这些事件中,却让我看到儿子个性中从不失善良、美好和真诚的品质,而且能迅速让自己走出不良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这一点,是我这个做妈妈的无法做到的,在这一方面,我自愧不如!
看着儿子熟睡地倦倦地卷曲在自己的小床上,我才真正意识到儿子还是一个孩子,才意识到自己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既缺乏耐心、又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需要守望;才意识到,在我看来的“有效批评”、“严格要求”,不过是自己情绪的发泄和不知所措的抓狂。
事实上,从做家长以来,我长期是处于“内三无”和“外三无”的状态下。儿子三岁以前,基本是“照书养”。营养的调配、关键期体能、认知、情商的训练等都是照书操练。但随着孩子的长大,看书满足不了需要了。能写成书的都是共性,但孩子的问题却是个性的,家庭也是个性的。一旦遇到具体问题,作为家长的我,就基本处于没有相应知识、没有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的无知、无法又无奈的“内三无”状态。内心很想找个地方系统学习培训、很想找个专家咨询。但是,令我尴尬的是,要玩我们可以找公园;要买东西我们可以找商场;要看病我们可以找医院。唯独家庭教育有问题,我找不到相应的机构,找不到相应的专家,找不到直接的具体的高效的操作方法的“外三无”状态。在这种“内三无”和“外三无”的状态之下,一旦孩子出了问题,焦虑、郁闷、不知所措,带来的就是无师自通的传统的,有时对,但有时是错误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有一次,在我与儿子就其学习中的问题交谈之后,儿子跑去对他爸爸说:“爸爸,以后批评我的事情就交给妈妈吧,妈妈批评的好。你批评我经常说着说着就去说很多事,最后我不知道要听什么、记住什么了。”听完之后,我们笑了。童言无忌的真诚提醒了我,看是简单的批评也考量家长处理孩子问题的水平,甚至是智慧。
面对作为家长所面临的家庭教育的“内三无”和“外三无”的尴尬境地,我提醒自己:必须适时学会直面自己在教育孩子中的错误,要学会自醒、自修与自救,与儿子一道学习、成长。(昆明市官渡区何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