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全体学生
(2023-04-01 06:48:03)分类: 教师篇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育集体的同时,必须看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及独特的精神世界,关怀备至地教育每一位学生。”在教育部制定的《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尊重学生独立人格,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通过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评价手段促使每一个学生不断进步发展。
由此可见,作为基础的小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该如何在教学工作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我有如下观点: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它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相互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它的宗旨是本着学生自主性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它应该体现在学生与教师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建立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体验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从“师道尊严”的权威中转变过来,俯下身子,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学什么,怎么做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另外,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形体语言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运用可以使师生在无声的交流中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它是建立和维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桥梁和纽带。而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教学中,我尤为推崇大拇指赞扬法和击掌鼓励法。比如:在练习中,学生只要有做得好的地方,我都会及时给予一个肯定的眼神,或者向他竖起大拇指。只有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以自身人格力量去感染学生,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愿望,从而达到使他们热爱学习,全面发展的目的。
古人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的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希望我们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师生在共同的生活世界中教学相长,学生在教师的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的成长中发展。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转变教学观念,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去重视学生,从行动上去研究学生,钻研出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质量,与学生实际相符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要注意在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要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讨论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能够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环境,打破以往教学都是教师先“教”而后“练”的旧有学习方法。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他们有了感受、体验和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比如我在教二年级立定跳远时,先让学生带着“不要助跑,怎样才能跳得更远?”的问题去自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他们总结出了“一只脚不好跳,要用力跳,跳的时候手要动才能跳得远”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去教正确的方法。这样对于学生来说就更容易接受,更乐于接受,更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因为能力差异呈现出的不同状态,适时地向能力差的同学降低难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感受到成功、快乐,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各得其所的发展
五、建立起合理、公平、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制
新课标提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学习中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也要求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但评价机制的滞后和操作性问题使评价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很多学生因为对评价机制的不满而对教师产生误解,甚至产生对立情绪,从而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考核标准要坚持多元标准。通过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在评价中,教师不能把评价看成是简单的分等排序,而应该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纵向评价上。强调个体学生的进步与现在作比。我认为,有时为了呵护童心,建立自信,降低标准,冲破限制有何不可?同时还可把同学间的相互评价纳入到评价中。虽然学生的评价不够准确,但也体现了师生间的相互信任,表现了他们的评价水平。多元、合理、公平、公开的评价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对学生“优势”的评价标准,对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树立自信心、提高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我不允许一个孩子掉队。因为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不是为上等生开设的课程。体育教学也不准丢掉大多数学生,只抓学习尖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小学生设计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注重对体育技巧的指导,防止两极分化。同时,我在体育教学时也会给小学生做出好榜样,用自身的魅力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对体育教学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体育运动更加热爱,使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加长远的发展。(昆明经开发唐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