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园村好日子
(2023-03-24 07:25:03)分类: 学生篇 |
沿着蜿蜒的乡村公路一路前行,终于来到了群山环抱的六合乡松园村,远远地就看到冬梅姐姐站在村口,笑盈盈地向我们招手。
冬梅是我们家爱心资助的困难学生,去年高考考上了云南大学。正好放寒假有时间,我们一家人过来看望她。“上了一学期的大学,人变白了一大截,是不是很少外出都在学习。”一见面,爸爸的话匣子就打开了。“学习成绩怎么样?”“在学生会组织了几次文体活动?”好像爸爸永恒的话题就是学习,他边走边和冬梅姐姐兴致勃勃地聊着。
村里的小路不太宽,铺着整齐的鹅卵石,洁净得像一条明亮的小河,慢慢地“流”向村子深处。路的旁边,是一棵棵高大的树木,下面错落分布的农家小院,大多都是白墙青瓦,墙上一幅幅水墨画典雅大方,透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村里的小广场上,村民们正热热闹闹地唱歌跳舞。
来到冬梅家,先是一幅“感恩思进,坚定信念跟党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春联映入眼帘,然后是一只可爱的小狗摇着尾巴欢迎我们,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院子不大却干净整洁,房子看起来才翻修过,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挂在屋檐下面,一排排整齐的蚕架放在蚕房里,厨房里摆着各种电器,院子的一头是太阳能卫生间。
听爸爸说,冬梅家是贫困户,她的妈妈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住院,家里的劳动力就靠她爸爸,全家的收入主要来自养蚕,日子过得很艰难。前些年,她哥哥好不容易考上高中,却因为家境困难辍学,到处打零工补贴家用。而眼前的景象,怎么也和我心里想象的贫穷挂不上号。
坐在阳光明媚的院子里,捧起热腾腾的茶,两家人就像久别的亲戚,高兴地谈了起来。“从来没想到过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过上这样好的生活。这几年,党的政策好,扶贫政策好,对我们的帮助实在太大了。不光是我家,村里好多贫困户都搬进了新家。”冬梅的爸爸扳着手指头数了起来,改造房子补助多少,孩子读书享受了哪些优惠,养蚕得到了哪些支持……虽然我不太明白,但从他的眼中看出了满满的感激。
“多亏共产党,这几年那么多的扶贫干部在帮助我们,我们才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如今帮我们把房子盖好了,还支持我们养蚕、养牛、种核桃,乡里组织儿子劳务培训去打工,姑娘读书不用愁,我看病可以报医保,这种日子以前想都没想过。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会忘记党的恩情。”冬梅的妈妈动情地说。
热热闹闹的声音,引来了正好路过的村委会张书记。说起松园村的过去和现在,他如数家珍。“以前我们这里是个边远偏僻的小山村,穷日子过惯了。脱贫攻坚的这几年,我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变化,路好走了,产业发展起来了,村变美了,很多贫困户摘掉了穷帽,日子有了奔头。”张书记感慨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最好的献礼,就是农村老百姓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看到堂屋里墙上各种各样的奖状,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看人家冬梅姐姐,小学初中都在村里、乡里读,成绩那么好,你得好好向她学习一下。”话锋一转,妈妈的目光投向了冬梅姐姐:“冬梅,大学有什么打算,毕业了准备干什么?”
“回六合乡中学教书,把我的家乡建设得更好更美!”冬梅响亮亮的声音激起大家一阵轻快的欢笑。
不远处,村里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温暖的阳光下迎风飘扬。(云南大理州下关季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