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议媒体运用

(2023-03-20 09:38:41)
分类: 教师篇

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交互性强和丰富的表现力等优势,能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由静态变成动态、由抽象变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的发展,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得到整合,有利于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体系,它的优势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是要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才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媒体只能起辅助作用。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数学教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

一、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电教媒体的类型很多:投影、录象、多媒体等。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它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画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它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交互性强和丰富的表现力等优势,能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多媒体丰富的表现形式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直观形式。小学高年级数学中已有许多较为抽象的概念,利用Flash制作出的运动效果以直观形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利于知识的内化。教师通过与计算机进行互动,一步一步地将推理过程在幻灯片中演示出来,不仅能很好地体现推理的全过程,而且能为每一步推理过程的讲解留出时间和空间,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媒体教学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由于多媒体具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正确地应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更有力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还可以通过把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如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像、表格)等表现出来,使学生以这些形式为媒介,去体会、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和传统教学手段比较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它有图文并茂、声色俱全。动态感强等特点是传统教育无法具有的,所以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常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是以抽象思维为主,为了使学生获得直观感知,变抽象为具体,变有意注意为无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多媒体相比较其他教学辅助手段,具有数学教学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数学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性、数学教学信息的交互性、数学教学过程的可诊断性等优势。因此多媒体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传递知识内容,而且能够灵活地适应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它的超文本组织信息的方式与人类联想记忆方式有相似之处,可以有效地表现和处理数学教学信息。如在新课上,可把课堂分为导入、新课、练习等几部分,然后用超级链接把各部分串联起来;在复习课中,可将知识归纳成树的形状,每一枝又连结到相关知识点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让教师清楚每个环节,而且能够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课堂的结构条理清晰,水到渠成。

在传授新知识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的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与它们的长宽高有关系时我借助多媒体制作了动画,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发生变化时长方体的体积也随着发生变化,让这一教学难点瞬间突破,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这是其他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又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节,过去我们上这里时总是强调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长叫这个图形的周长”概念。利用多媒体颜色线条闪烁各种图形的边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四条边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线条飞入,这样反复几遍帮助学生理解。 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的运用可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施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优势是任何媒体也取代不了的,是现代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传统教学手段可以使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对学生的影响都很明显,教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同意的点头都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积极因素,如教师讲解的手势、表情,能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教师可以边讲解边见机启发学生多角度的思维。在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上,可对问题随时进行分解,降低难度,以利于学生思维等;可以依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突出教学主要内容,把重要的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操作等;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人而异的提问、启发、鼓励等,适当的讲解板书、提问,突出重点、消化疑点、抓住关键、随时调节思维进程和思维程序等;至于组织教学纪律维持、思想教育等方面,传统教学手段更显示出优越感。

以前传统的数学教学,大多都是采用板书语言描述的,板书是一堂课的小型教案,它既是授课者对教学过程的一个总结,也是学生对本课学习后的消化依据。教师拿着粉笔可以信手几笔,成画、成诗……学生看着老师秀美的文字,往往表现得佩服无常。这本身就是一副师生互动的美妙画面。学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学的主要活动应该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展开。教师应该是为“学”而教,而不能让学生为“教”而学。学生在课堂上记笔记,画重点,作归纳与总结。课堂才是学习的主要时段,才是理解消化所学知识的高效场所,必要的记录、归纳和总结是深化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之转化成为自身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简单的复制是无法替代的。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避免走入多媒体使用误区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传统的也好,现代的也好,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是当代教学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还存在诸多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数学教学中还需要将课件与板书有机结合,辩证的看待,不要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尽管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地解决在传统教学中不能或难以解决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教学内容都能运用多媒体来完成。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板书教学,板书还是学生模仿的蓝本,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多媒体教学代替不了的。在数学教学中还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辩证的看待。如果课堂上只是单方面地一味播放事先设计好的课件,而不顾及学生听课时的反应效果, 学生大部分时间几乎都在被讲解,无法与教师进行必要的交流沟通,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掌握知识情况,从而不能对症教学,师生间不能进行教学互动,到头来只会阻碍师生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气氛变得更加沉闷。既然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更不可能达到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做到语言表述清楚准确,难易程度适当,趣味性强,要突出重点、难点。切忌不要过分追求听觉、视觉的华丽享受,更不能为了突出技术的先进,而把文字版式及动画等的配合做的花里胡哨,中看中听却不中用,这样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干扰学生的视听重点,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最终结果就是降低课堂教学效率。

3、采用多媒体教学需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避免华而不实。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要根据课堂的需要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始终应服务于教学。在多媒体课件中播出的教学资料一定要贴切,准确且与教材内容相统一,不能脱离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情况,随时把握教学进度,适当的留给学生思考、探究的时间,使多媒体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益友。

4、要使用多媒体教学,必须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首先,课件制作不仅要有好的内容,还要使人赏心悦目,只有把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才是成功的课件;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学生的听课情况,要面带微笑,经常注视学生,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不操作机器时,要走到屏幕前或走到学生中,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教学手段起到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技术给教学带来了许多优势,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教学它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还将有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客观规律,正确看待其利弊,努力做到扬长避短,不断探索优化教学过程的新措施,总结出最有效的使用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合理有效地运用该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嘴,多动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昆明官渡区 陶丽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闪耀的坐标
后一篇:春媚最好情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